[实用新型]一种自动上锁的保险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8122.0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冠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G1/00 | 分类号: | E05G1/00;E05B65/5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赵芳;黄芳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上锁 保险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保险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保险柜上锁的方式分为手动上锁和自动上锁。现有的自动上锁的保险柜通常是靠关门时,碰撞触头的伸出柜门侧壁的头部撞击箱体的内壁,使得碰撞触头的尾部往箱体内退回,触发保险柜的锁出机构使锁舌伸出进行锁定。这种自动上锁结构的缺点在于:触发时间不准确。经常出现门还没有完全管好,触头已经使锁舌弹出,造成上锁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保险柜自动上锁的触发时间不准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门自动上锁触发时间准确的自动上锁的保险柜。
一种自动上锁的保险柜,包括箱体和柜门,柜门包括门板和内壳,门板和内壳围成空腔,门板与箱体铰接;柜门的空腔内设有锁舌和锁舌联动机构,内壳上设有允许锁舌伸出的锁舌孔;锁舌联动机构包括拉簧和连接件,锁舌固定于连接件上,拉簧一端固定于连接件上,另一端固定于内壳上,门板上设有导向连接件滑动的滑槽;连接件与内壳的侧壁之间有距离;
空腔内设有触发弹片,触发弹片上设有插耳,触发弹片一端固定于门板上,一端外露于内壳,外露端为自由端;触发弹片位于第一位置时,插耳抵紧连接件之间,柜门处于开启状态;触发弹片位于第二位置时插耳脱离连接件,柜门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触发弹片包括与门板固定的固定部和弹性部,固定部与弹性部之间用斜坡过渡,插耳位于弹性部。
柜门开启时,触发弹片处于自然状态,此时插耳抵紧连接件,拉簧处于被拉伸状态。连接件被插耳抵紧,锁舌无法伸出内壳。
柜门关闭时,柜门将触发弹片压紧于门框,触发弹片被压缩,触发弹片的插耳离开连接件,拉簧复位,锁舌伸出内壳,柜门锁上。只有当柜门关闭时,触发弹片才被柜门压紧于门框上,触发弹片被压缩而使插耳脱离连接片。当柜门未关到位时,触发弹片形变不到位,插耳依然抵紧连接件,而使锁舌无法弹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柜门自动上锁触发时间准确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门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柜门的剖视图。
图3是内壳部分被剖开的示意图。
图4是触发弹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自动上锁的保险柜,包括箱体1和柜门2,柜门2包括门板21和内壳22,门板21和内壳22围成空腔23,门板21与箱体1铰接;柜门2的空腔23内设有锁舌3和锁舌联动机构7,内壳22上设有允许锁舌3伸出的锁舌孔;锁舌联动机构7包括拉簧6和连接件8,锁舌3固定于连接件8上,拉簧6一端固定于连接件8上,另一端固定于内壳22上,门板21上设有导向连接件8滑动的滑槽;连接件8与内壳22的侧壁之间有距离;
空腔23内设有触发弹片4,触发弹片4上设有插耳5,触发弹片4一端固定于门板21上,一端外露于内壳22,外露端为自由端;触发弹片4位于第一位置时,插耳5抵紧连接件8之间,柜门2处于开启状态;触发弹片4位于第二位置时插耳5脱离连接件8,柜门2处于关闭状态。
柜门2开启时,触发弹片4处于自然状态,此时插耳5抵紧连接件8,拉簧6处于被拉伸状态。连接件8被插耳5抵紧,锁舌3无法伸出内壳22。
触发弹片4包括与门板21固定的固定部41和弹性部42,固定部与弹性部之间用斜坡43过渡,插耳5位于弹性部,如图4所示。
柜门2关闭时,柜门2将触发弹片4压紧于门框,触发弹片4被压缩,触发弹片4的插耳5离开连接件8,拉簧6复位,锁舌3伸出内壳22,柜门2锁上。只有当柜门2关闭时,触发弹片4才被柜门2压紧于门框上,触发弹片4被压缩而使插耳5脱离连接片。当柜门2未关到位时,触发弹片4形变不到位,插耳5依然抵紧连接件8,而使锁舌3无法弹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柜门自动上锁触发时间准确的优点。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8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旋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能耗数据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