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千兆以太网视频光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6883.2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2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旸;万文庆;刘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来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22 | 分类号: | H04N7/22;H04B10/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千兆 以太网 视频 光端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千兆以太网视频光端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千兆以太网光端机主要是在点对点光传输设备上提供1∽16路E1接口,1路10M/100M/1000M快速以太网接口以及1路数字公务电话接口,功能上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安防发展的要求。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安防需求,我们的千兆以太网光端机可以单纤传输8路正向高清视频、1路1000M以太网、8路音频/开关量/RS485/RS232/电话等。由于采用了时钟复用技术,再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下,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因此价格更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千兆以太网视频光端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千兆以太网视频光端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FPGA芯片;
对视频放大器处理后的信号进行采样的AD芯片,其连接于FPGA芯片;
用于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的并-串转换芯片,其连接于光模块与FPGA芯片之间;
用于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的串-并转换芯片,其连接于光模块与FPGA芯片之间;
连接于FPGA芯片的DA芯片;
连接于FPGA芯片的以太网模块,其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光端机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安防需求,且该千兆以太网光端机可以单纤传输8路正向高清视频、1路1000M以太网、8路音频/开关量/RS485/RS232/电话等。
(2)由于采用了时钟复用技术,在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下,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因此价格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千兆以太网视频光端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以太网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3为光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4为FPGA芯片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千兆以太网视频光端机,其具有:FPGA芯片1;对视频放大器处理后的信号进行采样的AD芯片2,其连接于FPGA芯片;用于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的并-串转换芯片3,其连接于光模块4与FPGA芯片之间;用于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的串-并转换芯片5,其连接于光模块4与FPGA芯片之间;连接于FPGA芯片的DA芯片6;连接于FPGA芯片的以太网模块7,其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8。
该光端机采用功能更强的AD/DA芯片进行相应的视频采样,保证了视频图像质量的清晰。
对于发射机而言,视频先经过视频放大器后送给AD芯片2进行7位的采用,然后通过FPGA芯片进行处理后传给串/并转换芯片,经过转换后的串行数据送到光发射模块(光模块4的发射端)进行电光转换后在光纤中进行传播。
对于接收机而言,传输过来的数据经过光接收模块(光模块4的接收端)的光电转换后送给串/并转换芯片进行转换后送给FPGA芯片,FPGA芯片经过逻辑处理后送给DA芯片,经过处理的信号再经过视频放大器后输出给显示器件。
通过以太网芯片(即以太网模块7)和FPGA芯片进行数据的处理,然后通过光模块进行传输,由于采用了戴维安接法,因此,数据的传输更加稳定,更加可靠。由于FPGA芯片具有扩充端口,可接入其它业务,诸如音频、电话等,音频、开关量、电话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芯片处理后送给FPGA芯片进行逻辑处理后就可以进行传输,RS485/RS232也是经过相应的芯片处理后送给FPGA芯片,在进行处理后则可传输。
该光端机经过测试完全符合光端机行业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来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来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6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