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椎体强化骨水泥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2569.7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1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子祥;谭权昌;雷伟;臧渊;张伟;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M3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侧孔椎弓根 螺钉 强化 水泥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椎体强化骨水泥注射器。
背景技术
脊柱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脊柱创伤、畸形、退行性改变等外科手术治疗中。通过钉、钩、棒的相互作用来纠正脊柱的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其中,椎弓根螺钉锚定在椎体上为整个脊柱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提供力学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整个社会老年化趋势的加重,骨质疏松的患者逐年增加以及由于肿瘤、炎症等会引起的骨质破坏而引起骨质疏松。在骨质疏松的患者椎体上锚定椎弓根螺钉时由于椎体的骨强度下降,不能在骨质-螺钉的界面上形成足够的把持力而使椎弓根螺钉的固定能力下降,从而使螺钉松动脱出而影响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而导致手术失败。
使用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可以解决上述骨质疏松骨中使用椎弓根螺钉易产生螺钉松动的问题。可以通过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的中空空心及侧孔注入骨水泥至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的钉道中增强骨质-螺钉界面,提高螺钉的把持力达到维持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
目前,临床上尚未有专门的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骨水泥注射器,临床通用的医疗注射器与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不匹配。使用通用注射器向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中注射骨水泥的过程中,由于注射器针座与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的内径及螺钉的U形底座长度不一致,不能与螺钉中空内径准确嵌合,而导致注射过程中会产生骨水泥渗漏,并因此使骨水泥不能沿空心侧孔螺钉的中空空心及侧孔进入螺钉的钉道而发挥椎弓根螺钉的强化作用,不能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椎体强化骨水泥注射器,该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椎体强化骨水泥注射器,能够准确与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紧密结合,将骨水泥通过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中空及侧孔注入螺钉钉道实现椎体强化,降低螺钉松动机率,增强脊柱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椎体强化骨水泥注射器,其特征在于,由内芯、注射器筒管、外侧套管、十字形注射器头依次连接构成,其中,所述的内芯由第一手柄和内杆组成;所述的注射器管筒由第二手柄和外管组成;所述的外侧套管由手持部位和管状部分组成,管状部分下端一侧设有开口,底端外沿凸出形成螺纹;所述的十字形注射器头从上至下依次为上端垂直部分、水平部分和下端垂直部分,其中,上端垂直部分的上端为中空圆柱状,下端呈锥体状,上端垂直部分光滑过渡并与水平部分连接,水平部分为侧面呈“U”形的实体结构,下端垂直部分的上端为中空圆柱状,下端为锥状。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是:
所述的外侧套管的手持部位两侧均为平面,管状部分内部的直径大于注射器筒管外径;底端外沿螺纹用于与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U”形底座的内螺纹嵌合。
所述十字形注射器头的上端垂直部分上端的中空圆柱状的内径与注射器筒管的外管相匹配;所述的水平部分的侧面呈“U”形的实体结构的横径用于与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U”形底座横径相匹配;所述的下端垂直部分的上端的中空圆柱状的外径与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的内径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椎体强化骨水泥注射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侧套管和注射器头的作用使本实用新型的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椎体强化骨水泥注射器,与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紧密结合,增加骨水泥注入的可操作性,从而使骨水泥能够准确沿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中空和侧孔注入螺钉钉道达到椎体强化作用,提高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椎体强化骨水泥注射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注射器筒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侧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十字形注射器头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椎体强化骨水泥注射器的具体结构,由内芯1、注射器筒管2、外侧套管3、十字形注射器头4依次连接构成。其中:
内芯1由第一手柄11和内杆12组成;注射器管筒2由第二手柄21和外管22组成;外侧套管3由手持部位31和管状部分32组成,管状部分32下端一侧设有开口33,底端外沿凸出形成螺纹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2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