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ED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2518.4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0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国雄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led 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LED灯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普通日光灯管的安装灯座如图1、图2所示,主要由镇流器101、日光灯灯座102和日光灯管103组成,其中104表示镇流器101的输出端。当开关接通的时候,电源电压立即通过镇流器101和日光灯管103的灯丝加到启辉器的两极,如所述的镇流器101为电子镇流器则无启辉器。220伏的电压立即使启辉器的惰性气体电离,产生辉光放电。辉光放电的热量使所述启辉器中的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两极接触。电流通过镇流器101、启辉器电极和两端灯丝构成通路。灯丝很快被电流加热,发射出大量电子,这时由于启辉器两极闭合,两极间电压为零,辉光放电消失,管内温度降低,双金属片自动复位,两极断开。在两极断开的瞬间,电路电流突然切断,镇流器101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作用于日光灯管两端。灯丝受热时发射出来的大量电子,在日光灯管103两端高电压作用下,以极大的速度由低电势端向高电势端运动。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碰撞管内氧气分子,使之迅速电离。氧气电离生热,热量使水银产生蒸汽,随之水银蒸汽也被电离,并发出强烈的紫外线,在紫外线的激发下,管壁内的荧光粉发出近乎白色的可见光。日光灯管103正常发光后,由于交流电不断通过镇流器101的线圈,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这时镇流器101起降压限流的作用,使电流稳定在日光灯管103的额定电流范围内,日光灯管103两端电压也稳定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内。由于这个电压低于启辉器的电离电压,所以并联在两端的启辉器也就不再起作用了。
如不更换传统的普通日光灯灯座前提下,要求在传统的日光灯灯座上安装LED灯管,则需要将启辉器(如有启辉器)、镇流器解除,再把解除后留下的两根导线进行短接,然后用绝缘胶布把短接的导线包好,再接上LED灯管。此种改接方法比较麻烦,且用户不能自行操作,需要专业电工进行更换。在不改装、不拆卸现有的普通日光灯管座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直接将节能环保的LED灯管接在普通日光灯灯管上,成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LED灯管,旨在解决现有的日光灯管座不能直接接LED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LED灯管,安装于具有镇流器的日光灯灯座上,包括第一模拟灯丝线路、第二模拟灯丝线路、一组启动电压旁通线路和无闪烁LED线路;
所述第一模拟灯丝线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接镇流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模拟灯丝线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接所述一组启动电压旁通线路的一端;所述第二模拟灯丝线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接镇流器的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二模拟灯丝线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接所述一组启动电压旁通线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模拟灯丝线路和第二模拟灯丝线路用于消耗镇流器预热阶段的高电压;
所述启动电压旁通线路在镇流器输出电压高于某一电压值时导通,用于模拟日光灯管的启动特性;
所述无闪烁LED线路的一端的两个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拟灯丝线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无闪烁LED线路的另一端的两个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二模拟灯丝线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相连,提供无闪烁的LED照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拟灯丝线路包括并联于镇流器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一开关控制线路和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线路的两端作为所述第一模拟灯丝线路的两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的两端作为所述第一模拟灯丝线路的两输出端;所述第二模拟灯丝线路包括并联于镇流器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之间的第二开关控制线路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线路的两端作为所述第二模拟灯丝线路的两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的两端作为所述第二模拟灯丝线路的两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拟灯丝线路和所述第二模拟灯丝线路均为TVS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电压旁通线路包括第三开关控制线路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控制线路和所述第三开关串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国雄,未经潘国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25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传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4G腔体四功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