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岩层二维位移观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1025.9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9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郭罡业;王卫军;郑留群;余伟健;杨向导;彭文庆;凌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六矿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层 二维 位移 观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巷道工程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量巷道围岩内部岩层上下左右移动情况的岩层二维位移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围岩是指所开挖巷道周围的岩体,严格来讲是对巷道本身的稳定性有影响的岩体;巷道围岩内部岩层的移动是指巷道内部岩层相对于巷道中心而发生的三维空间移动情况。
目前,矿山巷道围岩内部岩层移动测量工具欠缺,以往矿上巷道内部围岩移动情况测量使用的是多点位移计。多点位移计测量围岩内部岩层移动很方便,且被普遍采用,但是多点位移计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测量巷道围岩内部岩层相对于巷道中心的前后移动位移大小。如果巷道内部围岩只发生前后移动,多点位移计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假设巷道内部岩层发生了左右或上下位而引起多点位移计发生示数显示,那么就会被误认为是巷道内部岩层发生了前后位移而误判巷道内部岩层移动形势,进而引起巷道围岩修正支护设计出现偏差,造成支护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直观测量巷道围岩内部岩层上下左右移动情况的岩层二维位移观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层二维位移观测装置,包括位移指示盘和测量棒体,位移指示盘上均匀设有多个弹簧指针以及对应的供弹簧指针滑动的指针滑移槽,所述弹簧指针置于指针滑移槽内,指针滑移槽旁设有用于检测弹簧指针移动距离的刻尺,弹簧指针和测量棒体通过多根钢丝线连接,钢丝线的一端固定于测量棒内,另一端与弹簧指针相连。
所述钢丝线与弹簧指针相连的一端为一挂钩。
所述测量棒体内部的钢丝线分布在以测量棒中心为圆心的多个同心圆周上。
所述弹簧指针呈圆形均匀分布在位移指示盘上。
所述弹簧指针、指针滑移槽的个数为12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刻尺上直接观测到位移指示盘上弹簧指针的移动距离,依据位移指示盘上弹簧指针的移动距离,可以判断出内部岩层左右上下的位移移动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视图。
图3为图1中的位移指示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位移指示盘1、测量棒体3,位移指示盘1上均匀设有12个弹簧指针4以及对应的供弹簧指针4滑动的指针滑移槽5,所述弹簧指针4置于指针滑移槽5内,指针滑移槽5旁设有用于检测弹簧指针4移动距离的刻尺6,弹簧指针4和测量棒体3通过钢丝线7连接,钢丝线7的一端固定于测量棒3内,另一端为一挂钩2,挂钩2与弹簧指针4相连,测量棒体3内部的钢丝线7分布在以测量棒3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周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完成整套观测装置的组装后,利用凿岩机或其他设备在巷道开挖钻孔后,把测量棒体3装入钻孔内部,使得位移指示盘1与巷道壁留有适当的距离,且保持观测装置整体牢固,当巷道内部岩层发生移动时,必然带动测量棒3中的钢丝线7移动,进而拉动位移指示盘1上的弹簧指针4移动,依据刻尺6参考,可以读出内部岩层移动距离,进而为巷道围岩支护提供可靠参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六矿,未经湖南科技大学;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六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10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鳊鱼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