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群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0136.8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9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马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10210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群 控制 并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群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利用太阳能源发电的行业中,一般都采用一台大功率逆变器,在设备维修或者设备损坏时,导致整个太阳能源发电系统停止运行,并且由于每天的太阳光照射强度不一,导致每个光伏阵列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并且逆变器在工作中容易切入死区,造成功率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集群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切入死区、系统设备损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群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光伏阵列、汇流箱、直流配电柜、逆变器、交流配电柜和电网,所述光伏阵列和所述逆变器分别为多个;
所述多个光伏阵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汇流箱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汇流箱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配电柜的输入端口相连接;
所述多个逆变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直流配电柜的输出端口和所述交流配电柜的输入端口;
还包括:
关闭或开启一个或多个所述逆变器的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每个所述逆变器的控制逻辑器连接。。
所述每个光伏阵列的输出端包括:第一正输出端和第一负输出端;
所述汇流箱输入端包括多条支路,每条支路包括:第二正输入端和第二负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光伏阵列的第一正输出端和第一负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汇流箱的所有的所述第二正输入端和第二负输入端分别通过总线连接;
两条总线分别引出,作为所述汇流箱的输出端。
所述汇流箱中还包括:
直流熔断器,设置在所述每个所述第二正输入端和每个所述第二负输入端上,位于所述总线和所述光伏阵列接入点之间;
直流断路器,设置在所述汇流箱的输出端上。
所述汇流箱中还设置有电源防雷装置;
所述电源防雷装置包括:
多层结构的PCB板,固定在所述汇流箱中;
设置在每条所述支路上的电源防雷器,所有所述电源防雷器并排 固定在所述PCB板上;
每个所述电源防雷器包括同侧的一端相连的3个电源防雷模块,分别为第一电源防雷模块、第二电源防雷模块和第三电源防雷模块,所述第一防雷模块的另一端连接对应的所述支路上的第二正输入端,所述第三防雷模块的另一端连接该支路上的第二负输入端;
所有的所述电源防雷器的所述第二防雷模块的另一端相互连接,作为接地端。
还包括:所述每个电源防雷模块通过卡持在底座中安装在所述PCB板上。
还包括:
在所述每个电源防雷模块的底座与所述PCB板之间分别设置有遥信端子;
每个所述遥信端子通过与所述PCB板的开设的过孔焊接固定。
所述每个遥信端子带有三个引脚,分别为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
所述每个遥信端子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相互连接;
还包括:
控制芯片DSP;
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线上和第二引脚连接线上分别引出与控制芯片DSP相连接,用于将遥信端子的高低电平状态送入DSP中,做出各 个防雷模块是否正常的判断,反馈给所述中央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集群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避免了在逆变器维修或损坏时,整个系统的停运;
2、在资源调配上,做到统一控制,避免了资源浪费;
3、集群控制系统,其功率输出按照逐台投运、满载、下一台投运方式进行,避免除第一台逆变器以外其他设备的切入死区造成的功率损失。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集群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汇流箱的结构是示意图;
图4示出了电源防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遥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群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01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