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翅片及采用该翅片的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0073.6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0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贵;汪剑波;吕艳红;程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12 | 分类号: | F28F1/12;F25B3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李艳丽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翅片及采用该翅片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采用具有微细结构的扁管作为其冷媒侧流动载体,可以强化管内传热,同时,在换热器的扁管间设置百叶窗翅片增强空气流动时的扰动,提高了空气侧的传热系数,因此,该类型换热器属于一种高效型换热器。此外,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紧凑,重量轻,冷媒充注量少,可代替普通铜管翅片式换热器降低成本,目前已越来越受到空调厂商的重视。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作为单冷空调器冷凝器用的现有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200。该换热器200在水平放置的扁管201之间设有多条重复折叠的带状百叶窗翅片202,通过翅片202折叠转向处的顶部(该顶部是指翅片折叠转向处的位置)与扁管201接触而钎焊形成,虽然这种结构的换热器200作为冷凝放热使用时可有效发挥其传热效率高的优点,但这种结构的换热器200在低温高湿情况下结霜速度还是无法再延缓,这种结构的翅片202对换热器200的换热效率有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翅片,旨在解决现有换热器在低温高湿情况下结霜速度无法再延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换热器翅片,用于与扁管连接,所述换热器翅片包括若干散热片单元,每一所述散热片单元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包括迎风板、背风板及位于所述迎风板与所述背风板之间的中间板,各个所述散热片单元的所述背风板相互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单元之间开设有用于插设所述扁管的扁管槽,所述中间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传热凹槽,每一所述传热凹槽沿该换热器翅片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传热凹槽为若干个,所述若干传热凹槽在该换热器翅片的宽度方向上排布,所述中间板上设置有用以限定换热器翅片间的间距的第一片距凸台,所述第一片距凸台位于其中一所述传热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片距凸台位于靠近所述迎风板的对应所述传热凹槽中,所述第一片距凸台在所述换热器翅片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片距凸台所在的所述传热凹槽内凹呈矩形状,其他所述传热凹槽的横截面呈V型。
进一步地,所述迎风板上设置有用以限定换热器翅片间的间距的第二片距凸台,所述第二片距凸台在与所述换热器翅片的宽度方向呈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迎风板上沿该换热器翅片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加强筋,所述至少一第一加强筋由所述迎风板延伸至所述中间板的前端部的所述传热凹槽的前侧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背风板上设置有用以限定换热器翅片间的间距的第三片距凸台,所述第一片距凸台与所述第三片距凸台朝向对应所述散热片单元的同一侧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背风板上沿该换热器翅片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有横截面呈V型的至少二第二加强筋,所述背风板上的所述第三片距凸台位于所述至少二第二加强筋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单元的所述背风板弯折凸出形成有用于排水的二导流槽,所述二导流槽平行设置,所述至少二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二导流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扁管,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平行间隔的若干上述的换热器翅片,各个所述翅片垂直于所述扁管设置,各个扁管分别插设于每一所述翅片的若干所述扁管槽中。
所述翅片的散热片单元的中间板上设有传热凹槽,如此设计由于传热凹槽相比现有的换热器的百叶窗要平滑,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换热器在低温高湿情况下结霜速度,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换热器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翅片沿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翅片沿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00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