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糖测试试纸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7914.8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2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朋;王建彬;孙宝金;戈早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33 | 分类号: | G01N27/33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糖 测试 试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法血糖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糖测试试纸。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糖尿病人约5000万,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120万人的数量递增。快速血糖仪作为糖尿病监测不可缺少的仪器,已经在广大糖尿病患者中普及开来。市售快速血糖仪按工作原理分为光化学法和电极法两大类。其中电极法血糖仪需血量少,测试结果快,非常便于使用。但是,由于市售血糖仪配套试纸条本身存在原理上的不足,对测试环境要求较高,许多患者,甚至一些缺乏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都会遇到检测不准确的问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的观察。
电极法血糖仪的测试原理是采用标准的电化学三电极(或两电极)测试方法,测量过程由血糖仪和一次性使用的试纸条配合完成。试纸条上含有参比电极、对电极和工作电极三个电极(其中,两电极的试纸不包含参比电极,只用对电极和工作电极两个电极)。工作电极上涂有能催化血液中葡萄糖反应的生物酶,如葡萄糖氧化酶或已糖激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被血糖仪读取并转化成血糖浓度读数。血糖仪作为一种成熟的电子设备,其本身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小。但试纸条中的酶是生物活性物质,价格昂贵,且容易受到温度、湿度、 光线、化学物质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变质,因此试纸条的保存条件要求较高,有效期较短,且只能一次性使用,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强、易于保存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血糖测试试纸。
所述血糖测试试纸,包括基片、形成于该基片上的工作电极及对电极、与所述工作电极及对电极相连的电路、以及形成于该工作电极上的用于和血液样本反应的复合材料层,该复合材料层包括:聚合物膜、以及分散并粘附于该聚合物膜中的无机纳米颗粒,所述无机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有包含羟基、巯基、羧基、氨基、烷基中的任意一种的抗干扰离子层。
进一步地,所述试纸还包括分散并粘附于所述聚合物膜中的碳纳米管。
进一步地,所述试纸还包括一与所述电路相连的参比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试纸还包括一覆盖于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上作为反应室的亲水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试纸还包括一与所述电路相连的参比电极,以及覆盖于所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对电极上作为反应室的亲水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膜的厚度为1~300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纳米颗粒为片状、棒状、或针状形态。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用-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的无酶试纸条,在无机纳米颗粒表面具有抗干扰离子层,可以对不同极性的有机物产 生吸引或排斥作用。通过改变基团的密度和不同基团的配比,可以实现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其在测试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强,试纸条易于保存,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大大方便了糖尿病患者的使用,同时测试结果准确率高,大大降低了检测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血糖测试试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血糖测试试纸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糖测试试纸,包括基片10、形成于基片上的工作电极20、参比电极30、对电极40(即回路电极),与所述工作电极20、参比电极30及对电极40相连的电路50。
该工作电极上形成有一复合材料层60,用于和血液样本发生反应。该复合材料层60包括:一聚合物膜,和粘附并分散于该聚合物膜中的无机纳米颗粒。无机纳米颗粒为片状、棒状、花状、或针状形态等形态,其表面含有羟基、巯基、羧基、氨基、烷基等基团,这些基团具有不同的极性,可在无机纳米颗粒表面形成对干扰离子产生抗拒作用的抗干扰离子层,可对不同极性的有机物产 生吸附或排斥的作用。通过改变这些基团的密度和不同基团之间的配比,可实现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
一般来讲,聚合物膜的厚度没有特定要求,优选为1-300微米。具体地,该聚合物膜可以为全氟磺酸树脂、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醇、聚环糊精、聚噻吩、聚硫醚、聚烯烃类,聚苯胺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79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矿井环境有害气体无线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