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功能性板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6129.0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7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浅野善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华尔卡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3/24 | 分类号: | B32B3/24;B32B9/00;B32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性板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网格结构的功能性板体。
背景技术
现在,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流体(气体或液体)中的特定的物质。一般来说,把活性炭从供给的粉末加工成容易处理的板体状来使用。专利文献1、2公开了加工成板体状的活性炭板体。
这里的活性炭板体具有,例如由无纺布等制成的补强层和含有活性炭的功能层层叠构成的结构。功能层,例如通过辗压由活性炭粉末和作为粘合剂树脂的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 uoroethylene)的混合物形成板体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82420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54652号
上述的活性炭板体,流体难于从其厚度方向通过。因此,专利文献1、2记载的技术均采用流体沿着活性炭板体的表面通过的构造。
这样的构造中,活性炭板体的配置要使活性炭板体的表面和流体的通过方向平行。因此,活性炭板体的配置,要求较大的深度,因此需要较大的空间。
活性炭板体通过设计贯通厚度方向的孔,能够形成网格状结构。具有网格状结构的活性炭板体,流体较容易从厚度方向上通过。活性炭的孔的形成,例如采用针刺。
但是,活性炭板体的功能层一般来说不具有较高的加工性。因此,活性炭板体会有不适宜形成直径特别小的孔的情况。此外,活性炭板体上很难正确地控制孔的直径,因此很难适当地控制通过活性炭板体的流体的流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流体适当地通过的具有网格状结构的功能性板体。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功能性板体具有网格状结构。该功能性板体具有包括功能层的长条体,所述功能层具有功能性粉末以及用于保持上述功能性粉末的纤维状的聚四氟乙烯。上述网格状结构由上述长条体编织成格子状而形成。
能够提供一种使流体适当地通过的具有网格状结构的功能性板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功能性板体的俯视图。
图2为沿图1所示功能性板体的A-A’线剖切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功能性板体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图1所示功能性板体的制造过程的斜视图。
图4B为图1所示功能性板体的制造过程的斜视图。
图4C为图1所示功能性板体的制造过程的斜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功能性板体的俯视图。
符号的说明
1 功能性板体
2 带状体(长条体)
12a 功能层
12b 补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功能性板体具有网格状结构。该功能性板体具有包括功能层的长条体,所述功能层具有功能性粉末以及用于保持上述功能性粉末的纤维状的聚四氟乙烯。上述网格状结构由上述长条体编织成格子状而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较容易地实现上述网格状结构。通过上述网格状结构,流体能从上述长条体的间隙通过,因此较容易从功能性板体的厚度方向上通过。此外,通过变更上述长条体的宽度、间隙或者编织方法,能够控制通过上述功能性板体的流体的流速。
上述长条体也可包含加固上述功能层的补强层。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上述长条体的强度提高,增强了上述功能性板体的耐久性。
上述长条体也可具有由上述补强层和上述功能层的两方构成的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上述长条体能够通过裁断层叠板(预成形料)而形成。这样,上述长条体能够较容易地制造。
上述长条体也可具有螺旋结构。
根据这样的结构,上述长条体能够通过对由裁断上述层叠板得到的带状体进行加捻而形成。这样,能够较容易地制造线状的上述长条体。
上述网格状结构也可由复数的长条体编织成格子状而构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实现上述网格状构造。此外,根据这样的结构,选择上述加捻纱线体的编织方法,能够使流体按一定的流速通过上述功能性板体。
上述功能性粉末含有活性炭也可。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提供有效利用活性炭的机能的功能性板体。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面上表示有相互正交的X轴、Y轴及Z轴。X轴、Y轴及Z轴在全图中均共通。
第1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华尔卡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华尔卡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6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