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综采面运输顺槽支护转载一体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4582.8 | 申请日: | 2013-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亮;武志峰;吴旭东;孔祥银;潘雪荣;李冬;赵世旭;姚艺武;陈曦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8 | 分类号: | E21D23/08;E21D23/0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53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采面 运输 支护 转载 一体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支护装置,具体为一种综采面运输顺槽支护转载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超前支护均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或普通超前支护支架,单体液压支柱人工搬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对顶板的支护能力差;而普通超前支护支架大多为平板整体式顶梁、立柱支撑、靠底座推移式支架和垛式双排支架,该支架体积笨重,运输安装难度大,造价高,特别是在运输顺槽,支架和转载机同时布置,再考虑人行通道,对巷道的宽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另外,运输机窜动及操作不当,转载机前移时易与超前支护支架干涉,造成卡死现象,无法实现移架和推动转载机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支架在运输顺槽中操作时存在费时费力且易发生卡死现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综采面运输顺槽支护转载一体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综采面运输顺槽支护转载一体化设备,包括左右设置的四组立柱,两外侧立柱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的连杆I,两内侧立柱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的连杆II,两外侧立柱的外侧均设置有推移千斤顶,推移千斤顶的缸体与连杆I连接,推移千斤顶的活塞杆与连杆II连接,立柱正上方的连杆I和连杆II上均设置有滑移销,滑移销上均套有上下移动于其上的顶梁,两内侧顶梁的左右两端铰接有侧翻板,且侧翻板和与其对应的顶梁之间设置有侧翻千斤顶,两内侧立柱之间设置有转载机,且两内侧立柱的柱底设置在转载机溜槽上的滑道内。
作业时,将两内侧顶梁的立柱卸压、顶梁下落,转载机槽被抬起,然后将推移千斤顶伸出,在推移千斤顶的作用下,连杆I和连杆II在导轨中滑动,带动内侧顶梁向前移动,直至推移千斤顶的最大行程,与此同时,转载机在端头支架推移千斤顶的作用下向前移动;随后给两内侧顶梁立柱加压,将内侧顶梁顶起以支撑顶板,压住转载机,该顶梁前移完成;接着将端头支架伸缩梁伸出,对裸露顶板进行支护;将两外侧顶梁的立柱卸压、提起,顶梁下落,将推移千斤顶收回,在推移千斤顶的作用下,连杆I和连杆II在导轨中滑动,带动外侧顶梁向前移动,直至推移千斤顶全部收回;随后给外侧立柱加压,将外侧顶梁顶起以支撑顶板,支架完成整体前移;接着将端头支架伸缩梁收回,依靠转载机把端头支架拉前,克服了现有支架在运输顺槽中操作时存在费时费力且易发生卡死现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该支架与转载机连为一体,实现了综采面运输顺槽支护转一体化,杜绝了卡死现象的发生;而且采用组合式结构可以方便快速的安装和拆卸,不影响巷道的有效通风面积,提高了对顶板的防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顶梁处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顶梁处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立柱,2-连杆I,3-连杆II,4-推移千斤顶,5-滑移销,6-顶梁,7-侧翻板,8-侧翻千斤顶,9-转载机。
具体实施方式
综采面运输顺槽支护转载一体化设备,包括左右设置的四组立柱1,两外侧立柱1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的连杆I2,两内侧立柱1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的连杆II3,两外侧立柱1的外侧均设置有推移千斤顶4,推移千斤顶4的缸体与连杆I2连接,推移千斤顶4的活塞杆与连杆II3连接,立柱1正上方的连杆I2和连杆II3上均设置有滑移销5,滑移销5上均套有上下移动于其上的顶梁6,两内侧顶梁6的左右两端铰接有侧翻板7,且侧翻板7和与其对应的顶梁6之间设置有侧翻千斤顶8,两内侧立柱1之间设置有转载机9,且两内侧立柱1的柱底设置在转载机9溜槽上的滑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45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