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寒冷地区高层租赁住宅标准化集中管井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3957.9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4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清;曹颖;王京生;关维;韩亚非;张岳;赵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F17/08 | 分类号: | E04F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李聚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寒冷 地区 高层 租赁 住宅 标准化 集中 管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中管井,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高层租赁住宅的可工业化建造的标准化的集中管井。
背景技术
目前住宅设计时,一般优先从户型及组合平面的关系入手进行平面布置设计,公共管井预留位置及尺寸不能充分满足立管管道及分户计量设施合理布置的需求,容易造成运行计量错误,导致大量的设计返工或施工及维护障碍问题,降低住宅使用品质,特别是影响到租赁住宅的管理品质。同时,公共管井在不同情况下设计的不统一性也影响了住宅设计的标准化程度,阻碍住宅工业化建设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寒冷地区高层租赁住宅标准化集中管井,解决现有技术从户型及组合平面的关系入手进行平面布置设计、公共管井预留位置及尺寸不能充分满足立管管道及分户计量设施合理布置的需求、容易引起运行计量错误、造成大量的设计返工或施工及维护障碍、影响住宅使用品质和管理品质的问题;同时解决目前公共管井在不同情况下设计的不统一性影响住宅设计的标准化程度、阻碍住宅工业化建设发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寒冷地区高层租赁住宅标准化集中管井,所述集中管井是由墙体围合成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空间,其内设置有各种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管井设置在相邻卫生间外墙与公共走廊之间,两相邻卫生间外墙向卫生间内侧凹入构成集中管井的内侧壁和左右两侧壁,所述集中管井的外侧壁为隔墙,该隔墙与卫生间外墙凹入的起点平齐,所述集中管井的短边即向卫生间内侧凹入部分的深度为550mm,所述集中管井的长边为2200mm~4200mm,所述集中管井的一头由薄壁板隔出一个电井,其内布置有强弱电管线及电箱,所述集中管井的其余部分布置有暖供水立管、给水立管、中水立管和暖回水立管。
所述集中管井内布置有污水立管。
所述集中管井内布置有通气立管。
所述公共走廊的两侧布置有相对称的两个集中管井。
所述集中管井的内侧壁的横向长度与两相邻卫生间外墙的横向长度一致,或者与两相邻卫生间外墙的横向长度减去储藏间的横向长度一致。
所述高层租赁住宅的1-11楼层设置横截面尺寸为3200mm×550mm或2200mm×550mm的集中管井。
所述高层租赁住宅的12-18楼层设置横截面尺寸为3800mm×550mm或3200mm×550mm的集中管井。
所述高层租赁住宅的18以上楼层设置横截面尺寸为4200mm×550mm或3400mm×550mm的集中管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此种集中管井系列既能满足分户计量设施出户,并可方便的对分户计量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与更替以外,管井外形尺寸遵循住宅设计规律,可作为标准配置在多类住宅户型中,适应多种租赁改造需求,适应工业化建造要求。
该集中管井适用于寒冷地区租赁住宅,对管井内分户计量设施及管线进行合理化排布,避免产生管道无法施工、运行时无法维护、计量设施读数错误等现象;该集中管井可作为产品类型配合建筑设计,在初期对建筑方案产生影响,避免多次设计返工;该集中管井可配合户型进行标准化设计,提高设计标准化程度,有利于实施工业化建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寒冷地区18层以下租赁住宅2~4户共用一个标准化集中管井的内部管线布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寒冷地区18层以下租赁住宅3~4户共用两个标准化集中管井的内部管线布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寒冷地区18层以上租赁住宅2~4户共用一个标准化集中管井的内部管线布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寒冷地区18层以上租赁住宅3~4户共用两个标准化集中管井的内部管线布置。
附图标记:1-A户卫生间、2-B户卫生间、3-C户卫生间、4-D户卫生间、5-公共走廊、6-电井、7-暖供水立管、8-给水立管、9-中水立管、10-暖回水立管、11-卫生间外墙、12-通气立管、13-污水立管、14-隔墙、15-储藏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39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体润滑油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丹参酵素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