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滑撬上的定位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3929.7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4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松;胡仁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环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5/04 | 分类号: | F16B3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6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滑撬上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滑撬上的定位销。
背景技术
定位销在模具中应用最为广泛。在由两部分或更多部分构成的模具,如冲压模具,注塑模具等,使模具相邻两部分准确定位。他们的精密度都要求的特别高,而如果是仅仅靠螺栓来固定模板的话肯定是不行,所以只有借助定位销来达到定位的目的,或是防止安装位置、方向的错误等等。在一些机械运动的设备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主要用于基于二维空间的位置确定。现有模具因为其用途不同,会设定不同的结构,而对于其定位则需要不同种类的销轴,特别是对于汽车涂装运输的滑撬而言,定位销的作用非常重要,滑撬上的定位不仅仅起到定位作用,更需要其承载作用,所以一般滑撬上的定位销较容易损坏,使用寿命较低,不能稳定持久的安装在滑撬上,从而导致滑撬不能顺利实现运输功能。
中国专利号:201220470323.3,公开日:2013年05月08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用于冲压模具的定位销的专利文件,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结构附属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定位销。包括自上至下顺序连接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第四圆柱体、第五圆柱体和第六圆柱体,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第四圆柱体、第五圆柱体和第六圆柱体的高度比为9:1.5:8:1:3:4;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第四圆柱体、第五圆柱体和第六圆柱体的直径比为2:1:2:2.2:1.6:1.4。该实用新型用于冲压模具的定位销,结构设计合理,可对各种冲压模具进行有效紧固限位。但是该实用新型使用在滑撬上时,由于承载压力较大,运输过程中又容易出现晃动,所以这种定位销使用寿命较低,不能稳定持久的安装在滑撬上。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运用在滑撬上的定位销,在滑撬运输过程中定位销易出现晃动,使用寿命较低,不能稳定持久的安装在滑撬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滑撬上的定位销,其通过螺纹旋紧、特殊结构增大定位销作用力,从而稳定持久的安装在滑撬上,使滑撬长期顺利运行。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滑撬上的定位销,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以及第四圆柱体,所述的第一圆柱体上远离第二圆柱体的一端为锥形结构;所述的第二圆柱体分为上下结构,下部分为靠近第三圆柱体的一端;所述的上部分为圆柱形,下部分的两侧为平面;所述的第二圆柱体上、下部分的高度之比为1:2;所述的第四圆柱体外表面设有三角形螺纹。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第四圆柱体高度比为2:3:3:3。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圆柱体非锥形处、第二圆柱体的上部分、第三圆柱体、第四圆柱体的直径之比为5:11:4:3。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第二圆柱体分为上下结构,下部分为靠近第三圆柱体的一端,上部分为圆柱形,下部分的两侧为平面;所述的第二圆柱体上、下部分的高度之比为1:2;采用这样特殊的结构,可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定位销对滑撬的作用力,使定位销能够更加稳定持久的作用在滑撬上;
(2)本发明第四圆柱体外表面设有三角形螺纹,通过螺纹旋紧,从而使定位销能牢固的安装在滑撬上,使滑撬上的限位装置能够准确定位,长期不偏离位置。
(3)本发明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圆柱体;2、第二圆柱体;3、第三圆柱体;4、第四圆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滑撬上的定位销,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圆柱体1、第二圆柱体2、第三圆柱体3以及第四圆柱体4,所述的第一圆柱体1上远离第二圆柱体3的一端为锥形结构;第二圆柱体2分为上下结构,下部分为靠近第三圆柱体3的一端;上部分为圆柱形,下部分的两侧为平面;第二圆柱体2上、下部分的高度之比为1:2;第四圆柱体4外表面设有三角形螺纹。
另外,第一圆柱体1、第二圆柱体2、第三圆柱体3、第四圆柱体4高度比为2:3:3:3。,第一圆柱体1非锥形处、第二圆柱体2的上部分、第三圆柱体3、第四圆柱体4的直径之比为5:11: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环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环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39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