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苗木移植用多功能保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1547.0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2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邹江宁;苗永刚;卢麟麟;孙仲桂;赵晶;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山水城市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3/04 | 分类号: | A01G23/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李颖 |
地址: | 11017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苗木 移植 多功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苗木移植用多功能保活装置,特别涉及含有生根粉剂等药物及导水透气性无纺布袋、电磁液体阀门及具锁喉箍。
背景技术
作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园林绿化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对绿化效果要求的提升,为了满足改善生态环境及城市美化效果的需要,绿化景观中使用移植苗木已成为普遍现象。如何简化移栽过程中的人工操作以及如何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一直是困扰园林绿化行业的问题。
现在绿化工程中常用的技术为:在苗木根部四周留有一定体积的土球,将土球四周的土挖出,将球体包严固定,用绳索捆扎,之后将木板放于土球之下,准备启运。捆扎材料以草绳为主。在运输过程中,通常采用叶面喷施抗蒸腾剂,在植物表面形成膜状物,调节气孔张长,进而减少水分的流失,来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分代谢平衡。进入定植地后,多采用为苗木挂输营养液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活处理。
现有的传统苗木移植技术,其过程中常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传统的移植方法,只是简单地将苗木从土壤中挖出,留土量有限,需要切断大量苗木根系,这种方式易对苗木根系造成生理性伤害,导致苗木移植后成活率下降。
第二,传统的移植方法,带土量不规则,装运过程中排列不整齐,易出现挤压,损伤苗木茎叶,不仅影响苗木移植的成活率,同时对移植后的定植景观效果也具有明显的影响。
第三,传统的移植方法,使用的是草绳捆扎,定植时若不将草绳解除直接培土,草绳腐烂而产生的热量及有害气体,对移植苗木根系及周围土壤环境影响较大,直接影响苗木的成活率,且易对周围土壤环境产生破坏作用。
第四,传统的移植方法,使用的草绳捆扎法,过程繁琐,耗时长,人工浪费严重,且该捆扎方法难掌握,用工受限,若捆扎不实易散包,造成根系二次损伤,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同时,增加了苗木的移植成本。
第五,传统的移植方法,运输过程中采用的喷施方法,因抗蒸腾药剂的浓度、透气性、透水性、保水性等工艺复杂,普通施工人员较难掌握其用法与用时,一旦遇到雨天,根系容易出现滞根、腐烂等现象,目前尚无理想补救措施。
总结以上问题,现有苗木移植的主要缺点为:移植成本高;草绳包装易破损、根系土壤易散落形成二次损伤;移植成活率低;运输不方便;运输过程中营养及水分流失严重;移植受季节限制较大。这些问题均为苗木移植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一种移植成本低、包装操作简单牢固、运输方便、包装可拆分、保水保肥、移植成活率高的苗木移植装置,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成本、运输简便、可拆分、保水保肥、高成活率、可循环利用具有生态环保效益的苗木移植用多功能保活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苗木移植用多功能保活装置,包括药液导流装置、无纺布袋主体,无纺布袋主体是由无纺布围成的上端开口、下端可密闭的中空布袋体,于布袋主体上端设有与布袋主体内部导水通道相连通的入水口,所述药液导流装置为一容器,于容器下部设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导管与所述布袋主体内侧导水通道相连通;药液导流装置位于布袋主体的上端,容器用于储存药液,容器内储存的药液可通过重力作用流入布袋主体。
所述无纺布袋主体内侧壁上设有导水通道,所述导水通道包括平行且靠近布袋主体内部开口端的环形主导水通道、垂直于布袋主体内部开口端且与主导水通道相连通的1条以上的分支导水通道,分支导水通道均匀分于布袋腔体的内侧壁上,并且主导水通道通过导管与药液导流装置相连。
所述布袋主体内部的导水通道为单向流动通道,于面向布袋主体内部中心一侧的主导水通道和分支导水通道上均开设有小孔,即于导水通道面向布袋腔体内侧单面具孔。
所述布袋主体外部的开口处四周设有环型的收紧具锁喉箍,所述环型收紧具锁喉箍直径为8—15cm,所述收紧具锁喉箍内环均匀分布8个沟槽;于无纺布袋主体底部设有圆环形托底钢圈其直径为12-20cm。
所述收紧具锁喉箍是由两个半圆形的活动杆一端通过活动轴,另外一端与活动锁转动链接组成;
所述无纺布袋主体底部圆形托底钢圈内环内均匀分布8个托底钢圈内侧沟糟,托底钢圈部沟糟直径为0.5-1.2cm,根据钢圈大小变化而变化;
于无纺布袋主体开口端设有袋口捆扎绳;袋口捆扎绳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托底钢圈内侧沟糟与收紧具锁喉箍内沟糟对应相连,以桔瓣结的打法缠土坨形成网状起收紧固定作用。
无纺布袋主体侧面展开为矩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山水城市园林景观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山水城市园林景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15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