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控手型腹部拉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0149.7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4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弘智;李靖;梁平;左国华;韩克强;李洪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赵秉森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控 腹部 拉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科手术的牵引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控手型腹部拉钩。
背景技术
进行腹部手术时,为了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需要用牵开器牵开组织以显露深部组织与脏器,目前通常使用的腹部牵开器是手术拉钩,包括钩爪、连接杆和固定架,钩爪通常为弯曲的片状体,连接杆连接钩爪和固定架。
使用时,将固定架固定在手术床两侧,然后通过调整连接杆的长度和高度以调整钩爪上下倾斜的角度,达到牵开组织的目的。此种手术拉钩结构简单,牵开力大,然而,由于钩爪的形状为弯曲的片状物,无法调整其弯曲度,牵拉的力量无法调节,因此,在牵拉深部的易碎组织时,易损坏组织,牵拉效果差。为了避免对易碎组织造成伤害,医生通常用双手将组织扒开,从而既能使得视野清楚又能避免对组织造成伤害,然而,双手在长时间的维持扒开动作时,难免双手疲劳,易抖动,影响手术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腹部拉钩钩爪无法调整角度,牵拉效果差,容易使易碎组织破碎的缺点,提供一种可调整钩爪角度,牵拉效果好,且避免对易碎组织造成伤害的可调控手型腹部拉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可调控手型腹部拉钩,包括连接杆和固定架,还包括一组手指状叶片,每个手指状叶片包括一列杆件,同列相邻杆件之间活动连接并设有对应的锁止机构,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手指状叶片,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架。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可调控手型腹部拉钩,包括连接杆和固定架,固定架用于固定在手术床周围;还包括一组手指状叶片,每个手指状叶片包括一列杆件,相邻两个杆件活动连接且设有锁止机构,手指状叶片类似于人手的手指,每个手指状叶片包括一列杆件,相邻杆件的连接处相当于人手的关节,可通过调节杆件的相对位置达到类似于人手指的活动,在牵拉组织时,可根据组织的强度和形状大小来调节手指状叶片的弯曲度,从而使得牵拉效果好,在牵引易碎组织时,也可避免弯曲度过大而对组织造成压力,损害组织。
进一步,所述的相邻杆件之间铰接,锁止机构是设于铰接处的锁止螺母。铰接调节方便,位于杆件上部的铰接处设有的锁止螺母可在杆件的相对位置调整后固定杆件。
进一步,所述的每个手指状叶片均铰接在连接杆的一端。每个手指状叶片均铰接在连接杆的一端,可调节相邻手指状叶片之间的距离,使手形钩爪的张开面积增大,减小压强,避免对组织造成伤害。
进一步,所述的一组手指状叶片为五个手指状叶片,所述的每个手指状叶片包括至少三个杆件。五个手指状叶片的宽度提供足够的牵拉力,避免压强过大对组织造成伤害;至少三个杆件可调节较大的弯曲度,也可调节较小的弯曲度,调节方便,适用于不同的组织。
进一步,所述的手指状叶片的指尖为圆弧状。圆弧状指尖的手指状叶片,减小摩擦力,避免对组织拉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控手型腹部拉钩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控手型腹部拉钩,包括连接杆1和固定架2,还包括一组手指状叶片3,每个手指状叶片3包括三个成列的杆件4,相邻杆件4之间活动连接,连接杆1的一端连接手指状叶片3,连接杆1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架2;所述的相邻杆件4之间铰接,杆件4上部的铰接处设有锁止螺母5;所述的每个手指状叶片3均铰接在连接杆1的一端;所述的一组手指状叶片3为五个手指状叶片3,所述的每个手指状叶片3包括至少三个杆件4;所述的手指状叶片3的指尖为圆弧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连接杆1采用伸缩杆,连接杆1与固定架2铰接,连接杆1、固定架2和五个手指状叶片3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使用时,将固定架2固定在手术床的两侧,根据手术位置确定连接杆1的长度并伸长伸缩杆,根据需要手术的位置确定五个手指状叶片3的弯曲度,然后调节五个手指状叶片3之间的角度和各杆件4的相对位置,锁紧锁止螺母5,达到所需的弯曲度,然后用手指状叶片3牵拉组织即可。
当然,若连接杆1采用折叠杆,连接杆1和固定架2之间铆接,一组手指状叶片3为三个、四个、六个、七个或者更多手指状叶片3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01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变压器角环压力机的角环下模
- 下一篇: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