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烟的雾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7384.9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5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立平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雾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烟的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又名虚拟香烟、电子雾化器,它有着与香烟一样的外观、与香烟近似的味道,甚至比一般香烟的口味要多出很多,也像香烟一样能吸出烟、吸出味道跟感觉来。主要是用于戒烟和替代传统香烟。电子烟经历了三代的更新:第一代电子烟是美国人发明,应国外的要求,因为国外有很多法律法规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而且国外人的生活水准普遍较高,有钱人多,对生活质量要求严格,因此,电子烟应运而生。但第一代电子烟有许多缺点,主要是表现在雾化器上面。第一代电子烟的雾化器很容易烧断,另外在更换烟弹的时候,容易伤害到雾化器的尖头部位。日积月累就会完全磨坏,最后导致雾化器不出烟。第二代电子烟要比一代电子烟稍长,直径一般为9.25毫米,最主要的特点是二代电子烟的雾化器经过了改进,雾化器外面带有保护罩,烟弹是插入到雾化器里面,而一代电子烟是雾化器插入到烟弹里面,两个正好相反。 二代电子烟的特点就是把烟弹与雾化器进行了合并,这是最为显著的特点。使用者每次进行烟弹更换时,需要把雾化器一并遗弃。这样的设计可以解决雾化器技术不成熟的问题。而第三代电子烟。他们是有些采用一次性雾化器烟弹。相当于雾化器也是一次性的,解决了以前的问题,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以上三代电子烟的主要功能都是为了代替传统香烟,仅仅只能满足人们烟瘾与戒烟的目的,没有对吸食传统香烟过多而留下的后遗症或其他疾病有治疗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调节雾化大小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筒,所述雾化筒内设有雾化器、电路板和溶液管,所述雾化筒的一端设有内螺纹连接口,所述雾化筒的另一端设有烟嘴,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雾化筒在所述内螺纹接口的一端设有电连接器,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头,所述雾化头包括导液管、设于导液管内的超微雾化泵、雾化头座体以及设于雾化头座体内的发热装置,所述导液管与所述溶液管连通,所述雾化筒内壁与所述溶液管之间设有通烟空隙,所述烟嘴中部设有用于抽烟的烟道,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气流传感器和气流传感开关,所述气流传感器和所述气流传感开关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烟的雾化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发热装置为发热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烟的雾化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雾化筒内壁与所述溶液管之间的通烟空隙距离在以下范围内选择:0.5mm-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烟的雾化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雾化筒内壁与所述溶液管之间的通烟空隙距离为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流传感器感,吸气时,在气流传感器感中形成高速气流,气流传感器感知人口腔吸气,从而触发气流传感开关,使气流传感开关打开,电子烟中的雾化器由中央控制单元控制,并根据口腔吸力的程度达到不同程度的雾化。在雾化器中,高纯电子烟液经超微雾化泵加压后进入雾化室,在高频超声波的震动场内临界雾化成0.5-1.5μm左右的雾滴,再配合吸入的气流分散成气溶胶的形式,进而形成模拟烟气的汽雾,外观类似烟,实际是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筒1,雾化筒1内设有雾化器2、电路板3和溶液管4,雾化筒1的一端设有内螺纹连接口5,雾化筒1的另一端设有烟嘴6,雾化器2与电路板3电连接,雾化筒1在内螺纹接口5的一端设有电连接器7,雾化器2包括雾化头8,雾化头8包括导液管81、设于导液管81内的超微雾化泵83、雾化头座体84以及设于雾化头座体84内的发热装置,导液管82与溶液管4连通,雾化筒1内壁与所述溶液管4之间设有通烟空隙9,烟嘴6中部设有用于抽烟的烟道10,电路板3上设有气流传感器31和气流传感开关32,气流传感器31和气流传感开关32电连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发热装置为发热丝。发热丝作为发热装置,发热速度快,使雾化器1的雾化效果更明显。
本实用新型选用的雾化筒1内壁与所述溶液管4之间的通烟空隙距离在以下范围内选择:0.5mm-5mm。
本实用新型选用的雾化筒内壁1与溶液管4之间的通烟空隙距离为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立平,未经王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7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开关
- 下一篇:一种平板硫化机辅助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