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结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6471.2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5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国阳 |
主分类号: | A01K87/02 | 分类号: | A01K8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结件,尤其涉及一种旋转灵活度更佳的连结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第一种连结件的示意图,即一种适用于钓竿未端布质套管A插组的连结件10,该连结件10,其一端为一杆段11插固布质套管A内,另一端凸出布质套管A形成一环圈12供钓线系结。
如图2所示,为现有的第二种连结件的示意图,包含一转子21在两端分别结合有转环22组成的连结件20。
如图3所示,为现有的第三种连结件的示意图,即一种供假饵本体B结合的连结件30,其包含一长杆段31两端设置有环圈32组成,且由两环圈32中间的长杆段31结合一假饵本体B。
如图4所示,为现有的第四种连结件的示意图,即一种供铅片C卷绕的连结件40,其包含一长杆段41在上端枢结外侧结合有转环42的转子43,下端设有一挡部44及一环圈45组成,且由该挡部43与上端转子43间的长杆段供铅片C卷绕。
如上现有第一种、第三种的环圈12、32皆为固定结构,并无旋转功能,而现有第二种、第四种仅凭借其枢结外端的转环22、42旋转,其旋转灵活仍显不足,有待改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于是不断潜心研究改良,并经由多方试验与研究,以从事相关领域开发与研究的多年经验,不断研究思考历经多次测试后,始完成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性更佳的连结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双旋转功能的连结件结构。
为达前述的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的连结件结构由以下的技术所实现:
包含一扣件及一能够套设扣件上旋转的旋转件,该扣件一端为一杆段,该扣件另一端为一挡块,该旋转件以一杆体一端弯设一环圈状套部,该杆体另一端弯设有一转接部,且由该环圈状套部套置该扣件的杆段上而抵靠于该挡块上,使该旋转件能够随该扣件旋转。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该杆段远离挡块一端结合一连接套的一端,该连接套的另一端结合于一钓竿尾段。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该杆段远离挡块另一端结合一转接件的内端,该转接件为外端结合有转环的转子。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该杆段远离挡块另一端设置一环圈状转接部。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该杆段为一加长杆段,且于远离挡块另一端形成有一环圈状转接部,且于该挡块与环圈状转接部之间的加长杆段结合一假饵本体。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该杆段远离挡块另一端依序设置有一挡部、一延伸杆段及一转接件,且由该挡部与转接部之间的延伸杆段供铅片卷绕,该转接件为外端结合有转环的转子。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该杆段远离挡块另一端延伸一鱼钩。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该旋转件以一杆体一端弯设一环圈状套部后,再由侧边一弯折段延伸弯设一环圈状转接部,使该环圈状转接部与该环圈状套部垂直设置。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旋转件以一杆体一端弯设一环圈状套部后,再由侧边一弯折段延伸弯设一倒R状转接部,使该倒R状转接部与该环圈状套部形成垂直设置。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旋转件以一杆体一端弯设一环圈状套部后,再由侧边一弯折段延伸弯设一U状转接部,该U状转接部末端延伸一相对环圈状套件的上环圈,该上环圈套设该扣件的杆段且位于环圈状套件的上方。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更包含一工字状旋转套,该工字状旋转套先套置该扣件的挡块上,且该旋转件的环圈状套部套设于该工字状旋转套的小径段,而能够进行双旋转。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更包含一凸字状旋转套,该凸字状旋转套先套置该扣件的挡块上,该旋转件的环圈状套件套设于该凸字状旋转套的小径段,而能够进行双旋转。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更包含一工字状旋转套,该工字状旋转套先套置该扣件的挡块上,且该旋转件的环圈状套部套设于该工字状旋转套的小径段,而该上环圈套置该工字状旋转套稍上方的杆段上,而能够进行双旋转。
所述的连结件结构,其中,更包含一凸字状旋转套,该凸字状旋转套先套置该扣件的挡块上,且该旋转件的环圈状套部及该上环圈搭接套设于该凸字状旋转套的小径段上,而能够进行双旋转。
相较现有技术的实质效益:本实用新型确实能藉旋转件的环圈状套件枢扣于该扣件的挡块上增加其旋转性,且在扣件上加设旋转套而具有双旋转功能,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效果即可达较现有技术更优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国阳,未经林国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6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