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锌装置反应器用风口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5834.0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2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竺维春;王冬青;马泽军;马丽;刘文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16 | 分类号: | F27D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反应 器用 风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锌装置反应器用风口。
背景技术
风口是向反应器供应流动介质的重要设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生产,而其寿命的长短影响产品的成本与操作上的连续性。通常风口大多为单管结构或双层套管结构,管内为进入炉体的两种以内的流动介质。而在实际生产中,有的情况下,需要有三股流动介质同时各自独立地进入反应装置,故普通风口难以满足此等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三种流动介质喷入反应器内的脱锌装置反应器用风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锌装置反应器用风口,所述风口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三层套管,所述风口前端面三层套管之间分别通过支撑条连接,所述风口后端面三层套管固定在密封板上,所述密封板上在位于第一套管的中心及三层套管形成的两个环上分别设置有供介质流体流通的连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成圆台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锌装置反应器用风口,由三层套管构成,形成三个流体通道,可以供三种流动介质同时分别独立地喷入反应器中,从而满足工艺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锌装置反应器用风口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锌装置反应器用风口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锌装置反应器用风口,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2和第三套管3三层套管,风口前端面三层套管(1、2、3)之间分别通过支撑条8连接,风口后端面三层套管(1、2、3)分别固定在密封板4上,这里把与反应器连接的那一端作为风口的前端,风口的另一端作为后端。密封板4上在位于第一套管1的中心处设置有供流体流通的连接管7,密封板4上在位于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形成的环上设置有供流体流通的连接管6,密封板4上在位于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形成的环上设置有供流体流通的连接管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风口的整体外形成圆台形。风口的前端尺寸小,后端尺寸大。风口的第三套管3与风口轴心的角度为10-20度,风口与反应器的连接是靠风口前端的斜度插入反应器内,然后再加以固定。三层套管(1、2、3)的尺寸是根据通入的流体的流量而定,流量大则截面积大。风口后端上焊接的供流体流通的连接管5、连接管6和连接管7分别是一段带丝扣的连接管,方便与三种流体的管路连接。当连接管5、连接管6和连接管7分别与三种流体的管路连通后,三种流体分别通过第一套管1管道、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之间形成的环状通道、及第二套管2与第三套管3之间形成的环状通道独立地喷入反应器中,满足工艺生产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锌装置反应器用风口的制作方法如下:
1、根据设计需要,确定风口的长度、三层套管(1、2、3)的前端面直径,从而确定第三套管3的外端面直径。
2、根据确定的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的直径选择对应直径的钢管;
3、根据风口前后端面的直径铸造确定出第三套管3的相关砂型尺寸;
4、再按照制定的砂型尺寸进行铸造得到第三套管3;
5、把密封板4在相应位置开孔并焊接上带丝扣的连接管5、连接管6、连接管7;
6、将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的后端与密封板4焊接;
7、将第三套管3后端与密封板4焊接;
8、在风口前端面,将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之间、第二套管2与第三套管3之间分别焊接上支撑条8,每两个套管之间的支撑条8为3-6条为宜。由此,制得需要的脱锌装置反应器用风口。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58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