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段式按摩椅靠背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3022.2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7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于娜;张畅;申黎明;姜超;叶觅;李然;华欣欣;龚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A61H15/00;A61H23/02;A61H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按摩 靠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分段式按摩椅靠背。
背景技术
现有按摩椅靠背设计为整体式,即肩颈部、背部、腰部三个部分设计为一个整体,依靠按摩椅内部机械装置有限范围位移起到局部按摩作用。这种整体式按摩椅靠背内部机械装置是将按摩头或气垫等装置安装在一个整体靠背框架上,通过电机驱动和气压控制实现特定部位按摩头转动或气垫挤压等局部按摩功能,因此传统的整体式按摩椅背部设计仅能在固定位置或有限尺寸范围内通过特定部位按摩装置位移起到局部按摩的作用,按摩功能仅适用于成年人标准体形少部分人群尺寸相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段式按摩椅靠背,更加符合人体曲线的要求,已达到按摩座具靠背与人体的充分接触,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相关人体尺寸和按摩功能等使用需要。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段式按摩椅靠背,包括依次连接的颈肩段、背部段和腰部段;所述的颈肩段包括第一外壳、第一支架和填充在第一外壳与第一支架之间的填充物,在所述的颈肩段设有分别作用于颈肩部两侧的两个单头式圆柱状按摩头;所述的背部段包括第二外壳、支架和填充在第二外壳与支架之间的填充物,在所述的背部段设有由两对滑轮型按摩头组成的滑轮按摩机构;所述的腰部段包括第三外壳、第三支架和填充在第三外壳与第三支架之间的填充物,在所述的腰部段设有作用于腰椎两侧的双头式转盘型按摩头。
所述的颈肩段,两侧稍凸起,中间稍内陷,按摩头紧贴外套,整体呈“凹”型构造。
所述的背部段,靠面平整,两侧填充海绵,与身体接触部分略为内陷。
所述颈肩段与背部段之间、背部段与腰部段之间,均通过外部连接和内部连接两种方式同时进行连接。
所述外部连接为设在上一部分外壳底端的齿轮嵌入下一部分外壳顶端的U型槽,齿轮的轮齿与U型槽内壁上的齿型凸起啮合。
所述齿型凸起设在联动板上,所述的联动板活动设在U型槽内,在U型槽与联动板之间设第一弹簧,在联动板的一端设有斜面;在U型槽上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按钮相连,在按钮的侧面上设有与联动板的斜面相配合使用的楔面。
所述内部连接为连杆连接,连杆两端为球状,分别嵌入相连两部分的支架相应的连接槽中。
所述双头式转盘型按摩头与第二电机相连。
所述第一支架、第三支架上的连接槽为葫芦状,在连杆的球状端头设有多个卡位,连杆的转动及抽拉实现内部框架的转动及滑移。
所述单头式圆柱状按摩头与第一电机相连。
所述滑轮按摩机构包括行走电机、滑轮按摩头、行程杆和丝杆;所述的行程杆和丝杆交叉相连,所述的行走电机与丝杆相连,所述的滑轮按摩头与行走电机相连。
所述行程杆有两条,平行设在由横杆和竖杆组成的方形支架上;所述的丝杆垂直设在行程杆上,一端与横杆相连。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按摩椅靠背,通过三段式的按摩椅靠背设计将肩颈部位、靠背部位和腰部作为一个可独立控制的分段式靠背,各个部位的按摩方式可以通过独立电机实现单独控制,同时在各部位的按摩头装置的移动不受到整体结构框架的限制,可以根据使用者人体的尺寸和靠背的形态进行分体式调节,已达到与人体完全匹配,更加符合人体曲线的要求,已达到按摩座具靠背与人体的充分接触,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相关人体尺寸和按摩功能等使用需要。除此之外,还具有的优点包括:
1)靠背颈肩部分兼当使用者头枕,采用两侧稍凸起中间稍内陷的“凹”型构造;背部部分靠面平整,略为内陷;腰部部分造型类似背部部分,体量稍小,高度缩短;接触面整体在左视图上呈S型曲线,以求更好地符合人体脊椎结构。
2)内部设置了不同的按摩器械,满足不同部位的按摩需求。
3)整体设计追求从“使人适应座椅” 到“使座椅适合人”的转变。
附图说明
图1是分段式按摩椅靠背的主视图;
图2是分段式按摩椅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分段式按摩椅靠背的侧视图;
图4是外部连接的俯视图;
图5是外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30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
- 下一篇:具有电荷泵的NVM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