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日光灯用节能调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2986.5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7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诸志龙;井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日光灯 节能 调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光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光灯用节能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照明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12%,而国内近年年均照明用电量更是高达4100亿千瓦时,用电量巨大。目前,我国主要照明装置仍为日光灯,对于普通日光灯甚至节能日光灯而言,由于其自身功率的无法改变性,因此无论外界光照条件产生何种变化,日光灯自身仍旧会依照其额定功率进行照明,这在外界照明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极大的浪费行为。针对上述情况,后来开始出现利用光照传感器进行外部光照探测,并依靠其内置的控制模块调节灯管两端电压实现控制其功率,从而实现其日光灯的被动式自调节照明效果,这在公告号为“CN20188799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等文献中均有所描述,然而,上述结构一方面仅适合单体灯光照明,一旦涉及大范围灯光尤其是不同光照条件的各个场所进行综合调控时,由于其自身系统的局限性,往往就力所不及;另一方面,仅依靠日光灯自行接收光照并调控处理的“被动式”控制方式,每个日光灯的照明效果过于恒定,当遇到需要临时提升指定范围的日光灯照明效果甚至在节能或人员离开某区域时需要临时降低该区域照明效果时,上述结构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如何研发出一种结构简单而易于操作的日光灯用节能调控系统,以实现在日光灯智能调控的同时,确保外界乃至总台对于该系统的可干预性,从而达到人性化的照明调节需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易于实现的日光灯用节能调控系统,可有效实现大规模日光灯照 明线路的可靠调控和照明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日光灯用节能调控系统,包括以下部分:
传感器检测单元,用于监测、记录及发出指定区域的适时光照条件参数;
灯光亮度调节单元,作为指定日光灯的灯光调节执行部件,实现对于该日光灯的灯光亮度调节;
协调单元,与传感器检测单元及灯光亮度调节单元间均单向通讯连接,用于接收并转发传感器检测单元发来的适时光照条件参数,并作为灯光亮度调节单元的控制部件,通过发送控制信号实现指定日光灯的亮度调节效果;
所述各彼此连接的传感器检测单元、灯光亮度调节单元及协调单元形成一组子站,所述子站为多个;所述日光灯用节能调控系统还包括用于接收各子站发出适时光照条件参数的汇聚节点,所述汇聚节点与子站的协调单元间双向连接;
所述日光灯用节能调控系统还包括监控中心,所述监控中心与汇聚节点间双向通讯连接,监控中心接收汇聚节点所发出所有信息,并对其信息进行参数处理后,发出各子站所在区域的灯光调节结果并将该结果返还至各子站的协调单元处。
所述传感器检测单元包括: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指定区域的光照条件;光电调理电路,实现光电传感器发来信息的数字信号转换;所述光电调理电路和光电传感器之间单向连接。
所述协调单元包括:微控制器,用于直接实现灯光亮度调节单元的调节控制;无线收发器,实现汇聚节点与微控制器间信号的双向无线收发。
所述微控制器为8051微控制器,无线收发器为ZigBee无线收发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依靠传感器检测单元、灯光亮度调节单元及协调单元所形成的子站结构,保证了多区域、大规模的日光灯体系的统一控制效果;汇聚节点的布置,则确保了对于各子站发来信息的统一汇聚处理,避免短时间的繁杂信息对于监控中心的数据冲击现象;更为主要的是,依靠监控中心的设立,不但实现了对于子站传来信息参数的适时处理和智能化信息反馈目的,同时,还可通过监控中心的上位机处理效果,在遇到需要对指定区域进行增降压操作时,即可通过监控中心对反馈参数的人为干预操作,来实现指定子站(也即指定区域的日光灯)的照明效果的干预目的,从而在节约电能的同时更加方便、人性、合理,充分体现出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
2)、当整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方式时,光电传感器采集环境光照强度参数模拟信号传送到光电调理电路处进行A/D转换、放大等功能操作,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在经过上述计算处理后即得到实际的场地光照参数值,并随之直接传送给协调单元处;协调单元在接收上述信号后,首先将其转发至汇聚节点,并在该汇聚节点进行信息量汇聚后统一发送至监控中心处进行大批量信息处理;监控中心接收信息并对其进行结果处理后,自然的也就将其处理结果反馈至协调单元,最终通过协调单元内的微控制器实现对于灯光亮度调节单元乃至该区域灯光的有效调节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29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