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钥匙扣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8596.0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3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吴连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连羽 |
主分类号: | A44B15/00 | 分类号: | A44B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钥匙 扣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钥匙悬挂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钥匙扣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钥匙扣的扣环种类比较单一,一般都是环形的,如ZL201020156701.1公开的钥匙扣环,使用时,只需要将钥匙放入钥匙扣环内即可。但是,使用这种钥匙扣环来挂放钥匙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力,尤其是遇到较宽大的钥匙时,更是需要使用很大的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安装及卸下钥匙都不费力的、实用性强的钥匙扣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钥匙扣环,包括中心连接部、连接杆、挂设部、锁紧部件和连接头;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挂设部连接;
所述锁紧部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锁紧部件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挂设部配合;
所述中心连接部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设置有穿设杆和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环设于所述穿设杆,所述锁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穿设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孔的周缘设置有挡块;
所述连接头与所述中心连接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钥匙扣环的一种改进,所述中心连接部的靠近所述锁紧部件的一端设置有多边形凹槽,所述锁紧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多边形凹槽相匹配的多边形凸起,所述多边形凸起上设置有与所述穿设杆匹配的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钥匙扣环的一种改进,所述穿设杆的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上还设置有紧固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钥匙扣环的一种改进,所述紧固部件的外表面设置有条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钥匙扣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头设置为一杆状部件,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连接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卡帽。
作为本实用新型钥匙扣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头设置为一杆状部件,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连接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钥匙扣环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部件的直径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几乎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钥匙扣环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为弹簧或弹性橡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钥匙扣环的一种改进,所述穿设杆包括杆体和设置在所述杆体一端的杆头,所述杆头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杆体的径向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钥匙扣环的一种改进,所述锁紧部件和所述连接杆均设置为“8”字形,所述挂设部设置为圆柱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心连接部的一端设置与穿设于中心孔内部的穿设杆连接的锁紧部件,并在锁紧部件的末端设置用于与挂设部连接的连接孔,同时在穿设杆外设置弹性部件,其中的弹性部件可以控制锁紧部件的活动和复位。使用时,只需要用手轻轻地将锁紧部件的下方末端向外拨开,就可使锁紧部件与挂设部分离,此时,将钥匙连接在挂设部即可。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来安装和卸下钥匙都不用费力,而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很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右视图。
图4是图3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图。
其中,1-中心连接部,2-连接杆,3-锁紧部件,4-连接头,5-挂设部,6-连接孔,7-中心孔,8-穿设杆,81-杆体,82-杆头,9-弹性部件,10-挡块,11-多边形凹槽,12-多边形凸起,13-安装孔,14-紧固部件,15-卡帽,16-穿销,17-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钥匙扣环,包括中心连接部1、连接杆2、锁紧部件3、连接头4和挂设部5。其中:连接头4与中心连接部1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头4设置于中心连接部1的中部的上端,用于与钥匙扣座连接,再通过钥匙扣座与人的腰带连接,方便携带。本实施例中,连接头4设置为一杆状部件,连接头4一端与中心连接部1接,另一端连接有卡帽15,卡帽15可以滑动连接在扣座的滑动槽内。
连接杆2的一端与中心连接部1连接,另一端与挂设部5连接,由于连接杆2、中心连接部1和挂设部5之间可以没有相互移动,因此,为了连接的稳固性和制作的方便,可以将连接杆2、中心连接部1和挂设部5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连羽,未经吴连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8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素酶活化剂
- 下一篇:一株灰色链霉菌CCCQ171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