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大坝面板脱空检查的红外热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8298.1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0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良;杨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大坝 面板 脱空 检查 红外 成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坝面板脱空检查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大坝面板脱空检查的红外热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探地雷达是利用宽频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介质结构位置和分布的非破坏性的探测仪器,工作时在雷达主机控制下,脉冲产生周期性的毫微秒宽频带高频电磁波信号并直接馈给发射天线,经由发射耦合到地下的信号在传播路径上遇到介质非均匀体(面)时,产生反射信号,位于地面的接收天线在接收到地下回波后直接传输到接收机,经处理后以电平图的方式显示出来,可用来判断地下目标的深度、大小、位置等特征参数。
大坝面板脱空检查时,因为此种坝体具有强透水性,地下水位线以上的坝体内无自由态的地下水,所以脱空充填物仅为空气一种介质;对于非脱空区,混凝土的下一层介质为垫层区。因此,无脱空现象时,面板混凝土与垫层区、垫层区与过渡层的界面反射为负反射,出现脱空现象时,界面反射为正反射。相对于探地雷达天线,面板表面相对平整,使得天线与面板的耦合良好,同等传播和反射条件下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振幅比较一致,也有利于区分信号振幅的大小。将探地雷达图像分为3种类型:第1种类型是可明显区分出钢筋层正相位反射,和面板混凝土与垫层区的负相位反射,第2种类型是可明显区分出钢筋层正相位反射和垫层区的负相位反射,但面板混凝土与垫层区反射界面不明显或消失,第3种类型是可明显区分出钢筋层正相位反射,但面板混凝土与垫层区间的负相位反射界面不存在且被正相位反射取代。探地雷达最大的缺点就是当面板钢筋布设层数越多,钢筋密度越密,保护层厚度越小,面板混凝土与垫层区间的负相位反射界面更不明显,图像无法识别面板混凝土区与垫层区,也就无法探讨测出是否存在脱空区。
当面板钢筋布设层数越多,钢筋密度越密,保护层厚度越小,面板混凝土与垫层区间的负相位反射界面更不明显,图像无法识别面板混凝土区与垫层区,也就无法探讨测出是否存在脱空区。需寻求一种面板钢筋不会影响检测的新技术,也就是能把面板下脱空区内的变化在面板上反应出来且能接收到此变化。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面板的正常部位的热容量与脱空部位的热容量的不一致,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正常部位的温度变化速度不相同,在面板外部就能看到温度差异,也就实现了面板下脱空区内的温度变化速率不同而在面板上反应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坝面板脱空检查的红外热成像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应用于大坝面板脱空检查的红外热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连接一红外热成像仪和一通讯单元,所述红外热成像仪用于大坝面板脱空检查,所述通讯单元用于与一远程终端进行通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是一单片机或ARM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讯单元是一GPRS模块、wifi模块或GSM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远程终端是一工业计算机或一手机终端。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面板钢筋布设层数越多,钢筋密度越密,保护层厚度越小,面板混凝土与垫层区间的负相位反射界面更不明显,探地雷达通过图像无法识别面板混凝土区与垫层区时,弥补探地雷达的最大缺点。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坝面板脱空检查的红外热成像系统,包括一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连接一红外热成像仪和一通讯单元,所述红外热成像仪用于大坝面板脱空检查,所述通讯单元用于与一远程终端进行通讯。
优选的,所述处理单元是一单片机或ARM模块,单片机型号可以是AT89C51、AT89S51或MSP430等。所述通讯单元是一GPRS模块或wifi模块,对应的,所述远程终端是一工业计算机;所述通讯单元也可以是一GSM模块,对应的,所述远程终端是一手机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82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