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流融冰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3886.6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0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戴婧姝;王银顺;李继春;夏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富通集团(天津)超导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28;H01B11/02;H01B9/00;H02G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光纤 复合 架空 地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交流融冰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复合架空地线领域。
背景技术
当架空地线上的覆冰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地线断线、金具脱落、绝缘子断裂等,直接导致折断、倒塌或由于弧垂不足对线路放电。由于目前电力通信网复合在架空地线中,即为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如果没有有效的融冰手段,地线断裂将导致电力通信通道中断,危及电力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架空地线覆冰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才能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
抗冰最常用的手段是融冰,目前架空地线融冰主要为直流融冰。直流融冰需要外接设备,固定式融冰设备平时不运行,对于移动式直流融冰装置,在实际融冰时需临时接入,工作量大,耗时长,且移动式直流融冰装置庞大,移动不便,移动可能受到路况、车况限制,不定因素较多。目前架空地线直流融冰采用一根架空地线或者两根架空地线并联后与一根输电相线串联的方法融冰,融冰时必须停电。此外,由于地线电阻远大于同走廊导线电阻,故在通融冰电流的情况下,电源容量主要提供有功消耗。考虑到经济成本和方便性等因素,应采用交流融冰方法。
近年来,为了降低架空地线的损耗,架空地线由原来的逐塔接地方式逐渐改为分段绝缘、单点接地的方式,架空地线上的感应电压升高。如果采用普通交流融冰方法,将使架空地线上的感应电压变得更高,容易造成架空地线放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普通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在覆冰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地线断线、金具脱落、绝缘子断裂等不足,提出了一种交流融冰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一种交流融冰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该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包括一束由两根无感铝线14按设定的密度扭绞而成无感扭绞铝线束21;在无感扭绞铝线束21外设有由若干根铝包钢线12和一根光纤不锈钢单元13组成的信号内层结构;在信号内层结构外设有多根铝合金线11。
所述无感铝线14的表层采用聚酰亚胺材料。
所述光纤不锈钢单元13由不锈钢管和多根光纤组成,不锈钢管内放置的光纤数目为12~48根。
所述交流融冰电源22由固定在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或者可移动的交流发电机供电。
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一侧,所述无感扭绞铝线束21的两根无感铝线14分别与交流融冰电源22的正负极相连;
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另一侧,所述无感扭绞铝线束21的两根无感铝线14通过导线23短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中心内置了无感绕制的铝线作为融冰加热线,结构简单,融冰时自成回路,不需要使用输电导线构成回路,可以不停电融冰,且融冰操作简便。通过交流融冰电流时不会产生磁场,降低了融冰时的无功消耗,且能防止融冰时地线感应电压升高,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交流融冰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截面示意图;
图2为融冰回路通流部分接线示意图;
图中,11—铝合金线、12—铝包钢线、13—光纤不锈钢单元、14—无感铝线、21—无感扭绞铝线束、22—交流融冰电源、23—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种交流融冰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截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包括一束由两根无感铝线14按设定的密度扭绞而成无感扭绞铝线束21;在无感扭绞铝线束21外设有由若干根铝包钢线12和一根光纤不锈钢单元13组成的信号内层结构;在信号内层结构外设有多根铝合金线11。无感扭绞铝线束21位于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中心,融冰电流产生的热量用来融冰,热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富通集团(天津)超导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未经华北电力大学;富通集团(天津)超导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3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