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密封圈错装漏装的油泵口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2989.0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8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岩;姜林;刘亮;刘成刚;王珺;张艳平;王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02M3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静静 |
地址: | 22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密封圈 错装漏装 油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泵口部装置,尤其是一种防止密封圈错装漏装的油泵口部结构,属于燃油箱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油箱的密封性能是燃油箱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密封性能的好坏不仅仅影响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的安全性;目前燃油箱的油泵处泵口密封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种:卡环构造(Cam lock)与螺纹构造(Marson jar),而应用在螺纹构造的密封圈种类分为:Y型、O型或D型,不论哪种结构,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利用油泵法兰与燃油箱泵口端面对密封圈压缩产生足够的轴力,从而保证密封效果;其中,密封圈的压缩效果直接关系着燃油箱泵口处的密封性能。在实际生产装配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员的疏忽有可能会出现密封圈漏装等问题,而在密封圈漏装的情况下,在扭矩足够大时,仅依靠油泵法兰盘与泵口端面结构的硬接触也有可能使该不良品在后续的气密性检测工序中无法被检测出,导致不良品流入后续生产线,最终造成燃油箱泵口处密封性的严重缺陷,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油泵口部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防止密封圈错装漏装的油泵口部装置,该装置结构巧妙的避免密封圈安装不合格的情况下无法被及时检测出来的可能性,提高了燃油箱的综合使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止密封圈错装漏装的油泵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口部装置包括油泵法兰盘,锁紧螺母,燃油箱油泵口螺纹部件,所述油泵法兰盘和燃油箱油泵口螺纹部件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燃油箱泵口螺纹部件上设置有凸台元件。该装置整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且该凸台元件巧妙的设置在燃油箱泵口螺纹部件上,当密封圈的安装不规格或者密封圈安装遗漏等的情况下,单纯的油泵法兰盘与凸台元件的硬接触无法保证密封性,必定存在一定的空隙,在气密性检测中,油箱内部的空气会通过空隙处溢出,产生大量的气泡,极易被气密性检验机检测出来,从而及时的发现燃油箱油泵口部装置漏气的问题,及时杜绝不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避免给企业以及客户带来更多的损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凸台元件上设置有开口结构,所述开口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开口结构一般设置为3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开口结构的深度为0.3mm—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开口结构的深度为0.5mm—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开口结构的跨度在20°—4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开口结构的跨度在3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2)该技术方案中巧妙的设置了凸台元件,由于单纯的油泵法兰盘与凸台元件的硬接触无法保证密封性,必定存在一定的空隙,因此,当密封圈装配不适当时,或者漏装时,在气密性检测中,油箱内部加压后,泵口处会出现明显气泡,从而及时的发现燃油箱油泵口部装置漏气的问题,及时杜绝不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3)所述开口结构的深度为0.3mm—1.2mm,开口结构的跨度在20°—40°,该结构既可以保证在密封圈遗漏或者装备不合格的情况下空隙的存在,而且不会影响原来燃油箱螺纹及密封圈的结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泵口螺纹部件侧视图;
图3为泵口螺纹部件俯视图;
图中:1为油泵法兰盘,2为密封圈,3为锁紧螺母,4为燃油箱油泵口螺纹部件,5为开口结构,6为凸台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和介绍。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29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