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渣粘度测定装置用热电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2145.6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9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锋;马光宇;徐鹏飞;刘常鹏;张大奎;于淑娟;侯洪宇;耿继双;钱峰;杨大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04 | 分类号: | G01K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渣 粘度 测定 装置 热电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炉渣粘度测定装置等高温设备用测温热电偶。
背景技术
冶金炉渣的粘度测定是考察炉渣性能的一种基本方法,而各类炉渣尤其是高碱度转炉渣的侵蚀力很强,在测定炉渣粘度曲线等操作时,由于测定时间较长,容易对测定设备内腔设施如热电偶、刚玉管等造成破坏。
炉渣粘度仪一般采用B型热电偶,它的长期使用温度为1600℃,短期1800℃。可在氧化性或中性气氛中使用,而粘度仪所用热电偶多数采用垂直测温方式,热电偶只有测温端头部位处于高温区,其外部的刚玉保护管损坏频率较高,直接影响了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设备运行率。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测温端部区域的保护管由于外界温差变化较大应力集中而极易碎裂,二是容易受到上部洒落渣料的侵蚀而损坏。
专利《热电偶》(CN90213688.7),公开了一种热电偶,其内容为:采用镍铬硅—镍硅合金丝作偶丝,罩住绝缘瓷管的刚玉或高铝保护管外,再加设一个碳化硅再结晶保护管。同时在碳化硅再结晶保护管和接线盒相接处配有耐热内衬的不锈钢加热套管。该专利认为可避免保护管的碎裂,隔绝了其它原料的侵蚀,但是外配碳化硅再结晶保护管明显增加了热电偶的测温管径,而且成本明显增加,对炉渣粘度仪等小型高温设备而言实际使用价值较低。
专利《测量腐蚀性介质温度长寿命热电偶》(CN92210267.8)公开了将热电偶丝外套的不锈钢单保护管改为双保护管,其内层保护管是白刚玉耐高温保护管,外层是钛金属保护管,热端封闭,冷端为外螺纹接口,同时在钛金属管和白刚玉管冷端的空隙部分充填石棉绳和水玻璃,起到密封和固定作用。该专利认为可提高热电偶使用寿命,避免腐蚀,减少更换频率以及由于更换引起的事故可能性。但是钛金属管价格较高,同时明显增加管径,同样不适宜使用于炉渣粘度仪等小型高温设备。
因此,现有技术中炉渣粘度测定装置用热电偶都存在保护管损坏频率高、备件材料费用高的问题,而改进后的热电偶多数也存在改进后管径、体积增加明显,改进工艺成本太高等问题,限制了改进热电偶推广使用的可行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炉渣粘度测定装置用热电偶,降低热电偶的损坏频率和更换难度,提高热电偶的使用寿命和设备运行率。
一种炉渣粘度测定装置用热电偶,包括保护管、偶丝、固定偶丝的瓷管和固定电偶的紧固件,偶丝插入保护管中,保护管包括保护管头和保护套管,保护管头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开口端,保护管头与保护套管通过直接插入的方式进行连接,或均匀涂抹高温胶后再插入的方式进行连接。
保护管为刚玉质或高铝质材料加工而成,保护管头外有铂金属涂层或无涂层。
保护管头的开口端有内缩稍口与保护管套连接,以稍口连接时稍口角度为3°~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由于保护管头可更换,在保护管损坏时只需更换保护管头即可,降低了材料消耗费用和更换难度。而且保护管头外涂有铂金属涂层时,可明显增强保护管头的抗渣侵蚀能力,进而提高测温电偶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更低,管径、体积基本无变化,不影响热电偶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在行业内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稍口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直口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保护管头,2为铂金属涂层,3为保护套管,4为偶丝,5为瓷管,6为紧固件,7为稍口,8为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炉渣粘度测定装置用热电偶,包括保护管、偶丝4、固定偶丝4的瓷管5和固定电偶的紧固件6,偶丝4插入保护管中,保护管包括保护管头1和保护套管3,保护管头1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开口端,保护管头1与保护套管3通过直接插入的方式进行连接,或均匀涂抹高温胶后再插入的方式进行连接。
保护管为刚玉质或高铝质材料加工而成,保护管头1外有铂金属涂层或无涂层。
保护管头1的开口端有内缩稍口7与保护管套3连接,以稍口连接时稍口7角度为3°~5°。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2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