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结构房屋用埋入式窗框辅助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19443.X | 申请日: | 2013-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3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 发明(设计)人: | 聂圣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1/04 | 分类号: | E06B1/04;E06B1/36;E06B1/6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木结构 房屋 埋入 窗框 辅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框辅助架,尤其涉及一种木结构房屋用埋入式窗框辅助架。
背景技术
木屋不仅冬暖夏凉、抗潮保湿、透气性强,还蕴涵着醇厚的文化气息,淳朴典雅;梅雨季节能调节湿度,当湿度大时木屋能自动吸潮,干燥时又会从自身的细胞中释放水分,起到天然调节的作用;木材还有抗菌、杀菌、防虫的作用。因此木屋享有“会呼吸的房屋”的美誉,是集绿色环保、健康、居住舒适、安全、贴近自然、使用寿命长和设计风格独具个性等诸多优势于一身的健康型住宅;它的建造,可随意进行个性风格的设计造型,建设周期短,房屋的所有建筑产品都来自天然木材,环保无污染、结构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达到环保、安全、健康住宅的各种要求,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木屋是世界性的休闲、家居主流产品。它的设计建造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水平。木屋使用纹路美观,色泽柔和的松木建造,其特点冬暖夏凉,保湿隔热。根据木材的特有性能,可以达到长寿功效。芬兰有着悠久的木屋建造史,加拿大及北美地区大约90%以上的家庭式住房是木结构的,人类使用木结构房屋在全世界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中国的大量古建筑也采用木结构,木结构房屋便于维护,在芬兰、北美一些具有200多年历史的房屋现在仍然安全使用中,当然这中间需要经过一定的维护,但一般混凝土房屋经过50年左右就需要重建,因此比较而言,木结构房屋显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轻型木结构因其木结构的特点,其内部结构灵活布置,结构外墙的木基层上,可采用不同的装饰材料丰富了外立面;木屋的室内设计以自然健康,舒适使用为原则;功能分区合理,满足家居生活的功能需求,细心考虑到多样的家庭结构,适合不同年龄人群居住,可满足开发商多种设计风格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但是,对于木结构建筑来说,开窗通风也是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使用窗户进行通风。但是,现有的窗装置往往需要施加一定的应力来进行开启和关闭,长期使用后会造成窗户有木结构房屋墙体的结合出现松动或是分析,影响功能的正常使用。同时,由于窗户的构造繁多,为了适应不同类别的窗户,往往需要对安装衔接部分进行重新加固和调整,不利于现场装配的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木结构房屋用埋入式窗框辅助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木结构房屋用埋入式窗框辅助架,包括有框架本体,其中:所述的框架本体两侧设置有加固支撑条,所述的加固支撑条上连接有加固板,所述的有加固支撑条之间设置有抗形变护板。
进一步地,上述的木结构房屋用埋入式窗框辅助架,其中:所述的加固支撑条上设置有衔接槽,所述的加固板嵌入衔接槽内。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木结构房屋用埋入式窗框辅助架,其中:所述的加固板为梯形加固板,所述梯形加固板的长底边上设置有衔接扣。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木结构房屋用埋入式窗框辅助架,其中:所述的抗形变护板两侧设置有衔接卡榫,所述的加固支撑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卡榫嵌入卡槽内。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木结构房屋用埋入式窗框辅助架,其中:所述的加固支撑条内设置有缓冲条,所述的缓冲条上设置有弹性组件。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木结构房屋用埋入式窗框辅助架,其中:所述的框架本体上设置有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通过加固支撑条、加固板、抗形变护板的相互配合,提升了窗框的整体牢固程度,可以为后续安装各种材质类别的窗户做准备。同时,采用了埋入式设计,能够有效配合木结构房屋的墙体结合,适应各种不同的户型需要。这样,在日常使用中,既保证了后续窗户的稳定结合,也可以适应日常使用的形变应力,提高使用寿命。再者,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易于现场施工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木结构房屋用埋入式窗框辅助架的构造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未经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94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