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型多层纤维复合材料毡的针刺/热熔粘合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8221.6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0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贾玉玺;孙筱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1/4382 | 分类号: | D04H1/4382;D04H1/485;D04H1/542;D04H1/559;D04H1/7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崔苗苗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多层 纤维 复合材料 针刺 粘合 加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纤维复合材料毡,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纤维复合材料毡的针刺/热熔粘合加工系统,属于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纤维复合材料毡生产的纤维原料多采用化学合成材料,但因其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污染,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所以亟需替代品来弥补这一领域的空缺。部分天然纤维比如麻纤维、棕纤维作为隔热、隔音和阻尼材料、特别是作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填充和增强材料时,因其质轻价廉、环保亲和、非脆性断裂等优势得到生产厂家的青睐。采用这类天然纤维和化纤丝混合加工成纤维毡,其产品特性与传统化纤毡相比,更新型,更实用,无毒环保,份量轻,吸湿性好,价格成本低,可作为对外观无特殊要求的芯层纤维材料。
多层纤维毡制备多采用面层和芯层分别加工然后通过机械方法如针刺结合的技术。这种加工方式会导致面层的纤维伸入芯层,也会将芯层的纤维拔入面层,由于面层和芯层的纤维成分不同,上述机械加工方式会对各层性能,尤其是对面层的性能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型多层纤维复合材料毡的针刺/热熔粘合加工系统。用于生产不同密实度、不同组分、不同性能、不同厚度的多层复合纤维毡。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环保型多层纤维复合材料毡制备技术,能够用于汽车内饰、工业过滤、家居等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环保型多层纤维复合材料毡的针刺/热熔粘合加工系统,包括纤维网生成装置,纤维网生成装置的一侧设有针刺装置,针刺后的纤维网延展至收卷装置I,纤维网生成装置下面设有带驱动结构的底帘,底帘分两部分一段为底帘I、另一段为底帘II,底帘I和底帘II的输出末端分别位于针刺装置的入口和烘箱内的底部,纤维网由烘箱出来经热压装置延展至收卷装置II,烘箱内设有将底帘送来的多层纤维网绕成S形的导布辊、支撑输送辊,所述纤维网生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开松装置、梳理装置和铺网装置。
所述的热压装置为一对加热加压转动辊。所述的烘箱设有向纤维网两面喷涂添加剂的喷涂装置。
所述的开松装置为开松机,梳理装置为梳理机,铺网装置为铺网机,开松机的出口经风机连通至混棉箱,梳理机设有杂乱辊,以提高纤维间的无序缠结程度,增加纤维网的力学性能,铺网机包括铺网帘,铺网机的下方设有底帘。
所述烘箱内还安装有间隙大小可调的压辊,用于逐步减小烘干后获得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毡的厚度。
所述的喷涂装置为两组直线往复式喷嘴,分别安装于烘箱的入口和烘箱内“S”形的中间层的上方。
在烘箱内,所述纤维网通过一排同向转动的支撑输送辊向前输送,并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的导布辊改变其输送方向,通过调整压辊的间隙,逐步减小纤维毡的厚度;之后,利用一对加热加压转动辊进一步控制纤维毡的厚度,并使其表面光滑,提高产品的外观性能和尺寸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针刺或热熔粘合方法分别对各层纤维复合材料毡加工,再利用低熔点皮芯型符合纤维将各层纤维毡通过热熔粘合方式复合在一起,来生产不同密实度、不同组分、不同性能、不同厚度的纤维毡的复合毡。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环保型多层纤维复合材料毡制备技术,能够用于汽车内饰、工业过滤、家居等领域。
本实用新型装置充分结合了无纺布针刺热合两种程序结构,集成、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工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工系统的主视图;
其中1.纤维网生成装置,2.底帘Ι,3.针刺装置,4.收卷装置Ι,5.底帘II,6.放卷装置Ι,7.放卷装置II,8.喷涂装置,9.烘箱,10.加热加压转动辊,11.纤维毡,12.收卷装置II,13.支撑输送辊,14.导布辊,15.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8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