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能表负荷开关状态的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6553.0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1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杜小涛;何昂;崔永峰;程雪利;王辉;顾贵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G01R35/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31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能表 负荷 开关 状态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电能表负荷开关状态的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电能表的负荷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时,若没有用电器用电,则同负荷开关处于分闸状态一样,电能表的检测电流为零,因此很难判断负荷开关的状态。因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若是负荷开关出现故障,在处于分闸状态时仍没有断开电路,则极易发生电的安全事故。因此,基于上述原因,亟待需要一种能够检测电路是否断开的电能表负荷开关状态的检测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检测电路是否断开的电能表负荷开关状态的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能表负荷开关状态的检测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E1、二极管VD1、VD2、电阻R1、R2、R3和电容C1、C2;所述二极管VD1的阳极与火线连接;所述二极管VD1的阴极与光电耦合器E1的1脚、二极管V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D2的阳极、光电耦合器E1的2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E1的4脚与直流电源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E1的3脚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为信号输出端。
所述直流电源端的电压为5V。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能表负荷开关状态的检测电路在电能表负荷开关合闸的状态下,电流会通过二极管VD1、光电耦合器E1、电阻R1,这样光电耦合器E1会工作,从而在CHK_USER端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电压约等于接入电源电压),以提醒操作者注意;反之,则不会触发光电耦合器E1工作,则在CHK_USER端输出为低电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能表负荷开关状态的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能表负荷开关状态的检测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E1、二极管VD1、VD2、电阻R1、R2、R3和电容C1、C2;所述二极管VD1的阳极与火线连接,即所述二极管VD1的阳极与受继电器控制的火线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1的阴极与光电耦合器E1的1脚、二极管V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D2的阳极、光电耦合器E1的2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E1的4脚与直流电源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E1的3脚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为信号输出端。
所述的直流电源端的电压为5V,也可以为3V。
由于继电器为一体式,因此只需检测A、B、C与零线中的任何一路,即可控制三路的通断。本实用新型电能表负荷开关状态的检测电路在电能表负荷开关合闸的状态下,电流会通过二极管VD1、光电耦合器E1、电阻R1,这样光电耦合器E1会工作,从而输出高电平,以提醒操作者注意;反之,则不会触发光电耦合器E1工作,则输出为低电平。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6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