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组隔热的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5890.8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6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施利勇;李福林;张金法;施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625;H01M10/6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组 隔热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组隔热的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电动自行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大多采用锂电池组作为蓄电池。因为锂电池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电容量较大、充电速度快的优点。锂电池还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各类数码、通讯产品上。
通常单个锂电池芯包括正、负极片以及正、负极耳,输出的电量有限,大都在3V~12V左右,仅能供电给小型的电子产品,若要用于电动自行车等驱动电量需求大的产品上就不够用了,此时需要将多个电芯组合起来。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有发热现象,当一组锂电池出现问题产生大量热量,热量传递给周围的锂电池,导致更多的锂电池出现问题。
授权公告号为CN20297756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的支架,该支架设置于供电箱中,支架包括一个本体,本体采用防火塑料制成,本体具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安装槽,左右相邻的两个安装槽之间相连通,前后相邻的两个安装槽之间具有槽壁,每个安装槽的底部具有通孔。授权公告号为CN20503048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圆柱锂电池支架,包括:架体,架体上设置有多个电芯固定座,电芯固定座为等距分布。该圆柱锂电池支架为成型支架,其所组成部分均为一次成型,支架采用阻燃聚丙烯PP材料一次成型。上述两个公开的文献通过支架将锂电池固定,并使锂电池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这有助于散热,且锂电池出现问题时不容易传热至其他锂电池,但是锂电池之间留有空隙会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电池组体积较大,这不符合现在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空间利用率高的分组隔热的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组隔热的蓄电池,包括若干组单体电池,各组单体电池依次排布,相邻组单体电池之间设有隔热膜。
因为使用隔热膜,各组单体电池之间不会传热,即使某组单体电池出现问题产生大量热量,也不会对邻近组的单体电池产生影响;使用隔热膜还能使单体电池之间紧密接触,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有效的减小了蓄电池的体积。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膜为厚度为0.2~0.5mm的聚酰胺薄膜。聚酰胺薄膜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同时也可是其他材质的耐高温的薄膜。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膜为各自独立的若干张,相邻组单体电池之间对应的设置一张。
更为优选,所述隔热膜为一张,迂回的绕置在各组单体电池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膜的一侧贴覆有粘性材料层。粘性材料层能使隔热膜和单体电池固定住,不易脱落,以此来保证各组单体电池之间的隔热效果可靠。
更为优选,所述隔热膜的两侧贴覆有粘性材料层。隔热膜还能起到辅助固定单体电池的作用,使各组单体电池紧密贴紧。
作为优选,每组单体电池中包括2~10个单体电池,且呈一字型排列。
作为优选,各组单体电池的数量相等且相对对正。
作为优选,各组单体电池的顶面和底面分别焊接有用于电路连接的镍带。该镍带能将单体电池的电极相互连接起来。
作为优选,同属一组的各单体电池相互并联,相邻组之间依次串联。并联能提供更大的电流,串联能提供更大的电压,通过串并联搭配,能得到合适的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隔热膜能使各组单体电池之间不会传热,即使某组单体电池出现问题产生大量热量,也不会对邻近组的单体电池产生影响;通过隔热膜还能使单体电池之间紧密接触,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有效的减小了蓄电池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组隔热的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迂回绕置在各组单体电池之间的隔热膜的俯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单体电池,2.镍带,3.隔热膜,4.连接片,5.隔热层,6.粘性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58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