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坐便器的翻板式排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5272.3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2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李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益高卫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D11/10 | 分类号: | E03D11/10;H02J7/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贺红星 |
地址: | 52822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坐便器 板式 排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便器排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坐便器的翻板式排污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坐便器一般采用虹吸式S弯管腔,在排污过程中,主要利用冲洗时坐便器管道中产生的虹吸力,将污物吸入排污管,从而实现排污的目的。而为了避免产生异味,所述S弯管腔上需形成存水弯,通过在存水弯内存储一定量的水形成水封,可避免产生异味,但如此一来,造成S弯管腔的路径长且弯曲,在排污过程中需耗费大量的水方能将污物冲下去,从而造成水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便器的翻板式排污机构,其可解决为了满足封水和排污功能要求而造成排污过程中用水量过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坐便器的翻板式排污机构,包括,
排污仓壳体,其内形成有输入管腔、排污管腔;
翻板,通过枢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排污仓壳体内;
弹簧,用于向翻板施加弹力以使翻板保持在闭合位置上;当翻板位于闭合位置时,输入管腔与排污管腔被翻板隔开,且输入管腔与翻板配合形成容水腔;
开启机构,用于驱动翻板绕枢轴轴线从闭合位置转动至开启位置,当翻板位于开启位置时,输入管腔与排污管腔连通。
所述输入管腔的末端形成有封口部,所述翻板安装在排污管腔内,并位于封口部的一侧;当翻板位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翻板与封口部的壁面液密封配合。
所述开启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翻板转动的电机。
所述电机的转轴联接一齿轮组件,所述枢轴连接在齿轮组件的输出轴上。
所述开启机构电性连接有一供电装置。
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用于与市电输入端连接的降压模块、与降压模块连接的整流模块、与整流模块连接的充电模块、与充电模块连接的充电电池、与整流模块连接的稳压模块、与开启机构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充电电池、稳压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市电的通断情况,选择稳压模块和充电电池二者中的其中一者为开启机构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排污仓壳体的一端设有与输入管腔连通的连接开口,另一端设有与排污管腔连通的排污开口;所述连接开口的中心轴线与排污开口的中心轴线垂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排污仓壳体内部的结构,并通过采用翻板、开启机构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利用翻板的配合,可使输入管腔与排污管腔隔开或者连通,便于封水或者排污;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翻板、开启机构,可满足封水和排污功能要求,而无需采用长且弯曲的S弯管腔结构,以避免由S弯管腔结构而带来的排污过程中用水量过多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减少堵塞、倒流现象;而且,其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供电装置与开启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排污仓壳体;11、输入管腔;12、排污管腔; 14、连接开口;15、排污开口;2、翻板;3、开启机构;31、电机;32、齿轮组件;51、降压模块;52、整流模块;53、充电模块;54、充电电池;55、稳压模块;5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便器的翻板式排污机构,包括,
排污仓壳体1,其内形成有输入管腔11、排污管腔12;所述排污仓壳体1的一端设有与输入管腔11连通的连接开口14,另一端设有与排污管腔12连通的排污开口15;所述连接开口14的中心轴线与排污开口15的中心轴线垂直;
翻板2,通过枢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排污仓壳体1内;优选的,所述输入管腔11的末端形成有封口部,所述翻板2安装在排污管腔12内,并位于封口部的一侧;当翻板2位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翻板2与封口部的壁面液密封配合;
弹簧,用于向翻板2施加弹力以使翻板2保持在闭合位置上;当翻板2位于闭合位置时,输入管腔11与排污管腔12被翻板2隔开,且输入管腔11与翻板2配合形成容水腔;
开启机构3,用于驱动翻板2绕枢轴轴线从闭合位置转动至开启位置,当翻板2位于开启位置时,输入管腔11与排污管腔12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益高卫浴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益高卫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52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厂房蜗壳层自流排水洞盖板
- 下一篇:挖掘机动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