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油滤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2358.0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6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琳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金属磨屑、尘土、高温下被氧化的积碳和胶状沉淀物、水等不断混入润滑油。机油滤清器的作用就是滤掉这些机械杂质和胶质,保待润滑油的清洁,延长其使用期限。机油滤清器应具有滤清能力强,流通阻力小,使用寿命长等性能。一般润滑系中装用几个不同滤清能力的滤清器——集滤器、粗滤器和细滤器,分别并联或串联在主油道中。其中粗滤器一串联在主油道中,为全流式;细滤器并联在主油道中,为分流式。机油滤清器一般有壳体、滤芯、密封圈等部件组成。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1220117988.6)公开了机油滤清器,包括机油滤芯橡胶垫、螺纹板组件、机油滤芯膜片、机油滤芯上盖、过滤网骨架、机油过滤网、旁通阀组件、支撑弹簧、机油滤清器体,其特征在于机油过滤网固定在过滤网骨架上,过滤网骨架放置在旁通阀组件上,再通过支撑弹簧放置在机油滤清器体上,过滤网骨架上部放置有机油滤芯上盖,螺纹板组件与机油滤芯上盖之间放置机油滤芯膜片,机油滤芯橡胶垫与螺纹板组件之间注胶。该机油滤清器体底部为正六边形,可方便地借助一般普通活动扳手进行拆装,结构简单,安全实用。但是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碎屑,单单通过滤芯进行过滤难以完全清楚这些碎屑,且上述的机油滤清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整体更换,较为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机油滤清器,该机油滤清器能够清除机油内的金属碎屑,且更换时可以进行局部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一端均具有开口且均呈筒状的壳体和滤芯,所述滤芯设置在壳体内,壳体的开口端固连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壳体内侧壁与滤芯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上述进油口与该间隙相连通,所述出油口与滤芯内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内腔轴向设有一铁棒,所述铁棒一端穿出端盖,所述铁棒穿出端盖部分固定套设有一环形磁铁,所述磁铁的端面抵靠在端盖外侧面上,所述铁棒与端盖可拆卸连接。
机油从进油口进入壳体内侧壁与滤芯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并通过滤芯过滤后进入滤芯内腔,再从出油口出去;由于铁棒穿设在滤芯内腔中,且在铁棒上套设有磁铁,该磁铁能够将机油中的金属碎屑吸附到端盖内壁上,同时磁铁能够对铁棒进行磁化,即铁棒也具有对金属的吸附能力,铁棒能够将滤芯内腔上方的金属碎屑吸附,因此清除金属碎屑的能力更强;同时由于铁棒与端盖可拆卸连接,因此在更换机油滤清器时能够将铁棒与磁铁拆卸下来进行二次利用,避免浪费。
在上述的机油滤清器中,所述壳体、滤芯及铁棒同轴心设置。使机油流动更加均匀,同时对滤芯内腔中金属碎屑的吸附力更加均匀。
在上述的机油滤清器中,所述铁棒呈柱状,铁棒的外侧壁上周向具有外螺纹,所述端盖中心位置具有一螺孔,所述铁棒从该螺孔穿入并通过上述外螺纹螺接在螺孔内。铁棒通过螺纹连接在端盖上,拆装方便。
在上述的机油滤清器中,所述磁铁的内侧壁上具有一环形缺口,所述环形缺口内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与铁棒外侧壁及端盖外侧面相抵靠。磁铁将密封圈压紧在端盖侧面上,增加铁棒连接处的密封性。
在上述的机油滤清器中,所述铁棒的端部与滤芯内端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值为5mm~10mm。即为铁棒旋入端盖提供空间,同时避免铁棒与壳体接触而将壳体磁化。
在上述的机油滤清器中,所述磁铁与铁棒通过紧配合固连在一起。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安装工艺简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机油滤清器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磁铁能够对铁棒进行磁化,即铁棒也具有对金属的吸附能力,铁棒能够将滤芯内腔上方的金属碎屑吸附,因此清除金属碎屑的能力更强。
2、由于铁棒与端盖可拆卸连接,因此在更换机油滤清器时能够将铁棒与磁铁拆卸下来进行二次利用,避免浪费。
3、由于铁棒穿入壳体端端部与滤芯内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因此能够为铁棒旋入端盖提供空间,同时避免铁棒与壳体接触而将壳体磁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机油滤清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端盖;21、进油口;22、出油口;23、螺孔;3、滤芯;4、铁棒;5、磁铁;51、环形缺口;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琳,未经陈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23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