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纶废液循环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2184.8 | 申请日: | 2013-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7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培勤;赵莉敏;叶治成;黄君炜;朱露青;程水燃;李显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鸿益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液 循环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氨纶废液循环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氨纶是目前世界重要的化纤原料,其生产废液中包含大量的有机溶剂DMF(二甲基甲酰胺),在我国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确定DMF为Ⅱ级(中度危害),来主要源于精馏塔的塔底以及组件和过滤元件清洗等作业。常规处理方法是厌氧和好氧生化处理,处理周期较长,尤其是A/O好氧工艺,由于氨纶废水出口氨氮超标,必须在排放口增设加氧装置,该工艺投资大、工艺复杂。
水煤浆锅炉是氨纶生产的热源设备,它是以低硫、低灰、高热值煤基液体燃料—水煤浆为燃料。虽然原料煤含硫量仅为0.3—0.5%,但还是有部分SO2产生随烟气排放,在环保要求严格的今天,进一步采取脱硫措施是必要的,目前一般采用碱性脱硫脱除,使排放达到国标50mg/m3以下的高水平。
研究表明,有机溶剂DMF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吸收率。因此,在氨纶企业可以利用含DMF废液用于治理二氧化硫污染上,这种以污治污的资源化利用能够取得很好的环境及经济效益。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未有该技术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纶废液循环脱硫装置,其具有使氨纶废液中的DMF(二甲基甲酰胺)对水煤浆锅炉二氧化硫的吸收速度快、溶解度大的优点。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氨纶废液循环脱硫装置,其包括与外部的锅炉排放烟气管连接的喷淋塔,用于收集氨纶废液的废液收集池,与废液收集池连接且用于调节氨纶废液PH值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还与喷淋塔连接,以及还包括与喷淋塔连接的调节池,所述调节池用于收集所述喷淋塔中脱硫后的废液,且该调节池还与废液收集池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调节池以及调节槽中分别设有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调节池内还设有网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调节池通过第一管道与喷淋塔的底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调节池通过第二管道与废液收集池连接,且在该第二管道上还安装有第一防腐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废液收集池通过第三管道与调节槽连接,且在该第三管道上还安装有第二防腐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调节槽通过第四管道与喷淋塔的顶部连接,且在该第四管道上还安装有加压泵和第二阀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调节池还通过第五管道与外部的烟囱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调节池还通过第六管道与喷淋塔的顶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氨纶废液循环脱硫装置,主要是利用氨纶废液中的DMF(二甲基甲酰胺)对水煤浆锅炉中二氧化硫的吸收速度快、溶解度大的特点,可用于锅炉中的烟气脱硫,且能将氨纶废液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氨纶废液循环脱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喷淋塔,2、调节池,3、废液收集池,4、调节槽,5、第一防腐泵,6、第二防腐泵,7、加压泵,8、第一搅拌器,9、第二搅拌器,10、锅炉排放烟气管,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第三管道,14、第四管道,15、第五管道,16、第六管道,17、第一阀门,18、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氨纶废液循环脱硫装置,其包括与外部的锅炉排放烟气管10连接的喷淋塔1,用于收集氨纶废液的废液收集池3,与废液收集池3连接且用于调节氨纶废液PH值的调节槽4,该调节槽4还与喷淋塔1连接,以及还包括与喷淋塔1连接的调节池2,该调节池2用于收集喷淋塔1中脱硫后的废液,且该调节池2还与废液收集池3连接。
其中,在调节池2以及调节槽4中分别设有第一搅拌器8和第二搅拌器9,第一搅拌器8可以使调节池2搅拌更均匀,第二搅拌器9可以使调节槽4中加入的Na2CO3更加快速溶解。
所述调节池2内还设有网状结构,其可以增加烟气与废液的接触面,以增大二氧化硫的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鸿益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鸿益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2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