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视底泥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8708.6 | 申请日: | 2013-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5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谷得明;阮淑娴;严家平;范廷玉;沈昊男;高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淮南市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底泥采集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视底泥采集器。
背景技术
底泥的采集、化验和分析,是目前对底泥研究、观测底泥及其变化的重要手段。根据《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中对底泥沉积物采样技术指导的规定:沉积物可用抓斗、采泥器或钻探装置采集,需要了解分层作用时,可采用钻探装置,采集沉积物垂直剖面样品时应小心保持泥样纵向的完整性,以便得到各层样品。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对底质采样中的规定:采样时应装满抓斗,采集器上提时,如发现样品流失过多,必须重采。目前我国对泥样采集方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使用常规土样采集器、铁质抓斗、人力敲打环刀或其他简易土样采集设备。不过大都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多数情况下底泥采样器不能很好进行封底,由于泥样流动性强,导致采集到的泥样大量流失,这样很容易导致泥样混合,严重影响泥样的分层,降低实验准确性。其次,人力有限,传统的底泥采集器尤其使用环刀采样,耗费大量劳力但效果不太好,另外,采样深度模糊,不能很好的保持泥样分层。最后,野外电源等设备匮乏,一些机械操作采集土样的设备装置不便于应用,且这些设备会增加采样成本。因此,有必要研制新型用于野外不同深度底泥采集器,以实时观测每次采样量,保证泥样分层和实验准确性。
现有底泥采样器如PSC-2底泥采样器、PSC-700金坛重力沉积物采样器、箱式采泥器环刀采样器等不便于采取深层泥样且不能明确划分泥样,容易使泥样掺混,降低样品准确性和代表性,对后续实验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负影响。电动采样器系列受外界电源条件限制,机械采样器操作范围大,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有些采样点也不便于大型机械到达,且在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的前提下不能保证底泥分层,导致泥样掺混,难以保证泥样分层分类和实验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野外采样电源限制、采样量不足、分层不明确、底泥易从采样器中流失、破坏周边生态环境、耗费人力财力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可视底泥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可视底泥采集器,包括内设空腔的透明的箱体,所述箱体底端开口,所述箱体顶端连接一个能拆卸的锥杆,所述锥杆顶端设有一个与锥杆垂直的握柄,所述锥杆一侧设有一个转鼓,所述箱体一侧中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扣环、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向外伸出的具有弹性的夹扣,所述第一扣环、夹扣与转鼓位于同一侧,所述箱体底端在每个夹扣下方分别设有一个向下伸出的第二扣环,所述夹扣外侧面呈内凹弧形状、上下端面为平面,所述夹扣的下端面与箱体底端平齐,所述箱体另一侧的空腔底端设有一个卷帘盒,所述卷帘盒内设有一个转轴,所述转轴上绕有卷帘,所述卷帘的外端伸出卷帘盒外并连接在拉杆上,所述卷帘展开后能覆盖住箱体的底端,所述拉杆位于箱体下紧靠箱体底端且两端均伸出箱体外,所述转鼓上绕有绳索,所述绳索分为两股,所述两股绳索前端分别穿过对应侧的第一扣环和第二扣环并水平连接到拉杆的两端上,所述箱体顶端设有多个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其中一个侧面上镶嵌有带有刻度线的玻璃。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侧面上设有多个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顶端中心处焊接一个螺孔,所述锥杆通过螺孔与所述箱体顶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锥杆由多个锥杆单元通过内外配套螺纹活动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锥杆表面设有杆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易于组装拆卸、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灵活等;
(2)使用安装不受采样点处电源、水文地理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3)根据需要,其锥杆可以由多个锥杆单元连接而成,以便取到深层底泥,扩大采样范围,并能利用锥杆上杆刻度线实时观测采样深度和水深;
(4)可以通过箱体表面的水孔排出内部空气和河水,减少底泥含水量,降低分样难度,简化实验前泥样处理工作,缩短实验时间;
(5)可以通过箱体侧面镶嵌的带有刻度线的玻璃,观测采样量和底泥厚度,能很好地保持不同层深的垂直剖面,能够很好地保持泥样纵向完整性,便于现成分层,保证底泥分层明确,提高实验准确性和采样效率;
(6)可以通过转鼓轻松控制绳索收放,省力且无需电源,通过第二扣环改变绳索对卷帘的拉力为水平方向,提高采样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87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