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化同轴探针型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8601.1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6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夏;刘劲松;陈在;王华;陈兴盛;蔡庆刚;朱良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5/08 | 分类号: | H01P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汪庆朋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同轴 探针 波导 微带 转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混合集成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化同轴探针型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微波毫米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以及单片集成电路越来越多地在通讯、雷达、制导以及其他一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发展微波混合集成电路以及单片集成电路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测量系统由波导构成,例如天线馈源,而微波元器件又多采用微带电路的形式实现,所以波导电路与微带电路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便是波导到微带传输线的转换。因此,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是雷达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如何实现波导与微带的转换就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通常对于转换的基本要求是:(1)低驻波、低的插入损耗;(2)一定的频带宽度;(3)便于设计加工。
到目前为止,波导到微带的转换电路主要有:脊波导转换型、过渡鳍线转换型、探针转换型,其中探针转换型包括同轴探针耦合型和微带探针耦合型。脊波导转换原理简单,但需要精确的机械加工,体积也较大;过渡鳍线型转换是印制在基片上的电路,而不是机械结构,设计困难且损耗较大;探针型转换具有明显的优点:插入损耗低、回波损耗小、具有较大的带宽,并且结构易于加工和调试。
同轴探针型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主要由矩形波导、同轴探针和微带线电路三部分组成。它的总体尺寸由矩形波导的固有尺寸和同轴探针到矩形波导短路面的距离所决定。在绝大多数的微波系统中,波导口和波导安装法兰都是按照通用的标准来设计和制作的,不同的工作频率对应了不同的波导宽、高及安装法兰的尺寸。有的时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的改变波导口的尺寸(例如减高波导),以期同时缩减安装法兰的尺寸,这是一种减小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尺寸的办法。如果系统要求微波组件的波导口和安装法兰必须按照标准制作,这时就只能通过缩减同轴探针到矩形波导短路面的距离来实现小型化设计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化同轴探针型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其可以在一定程度内缩减按照传统设计方法制作的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的物理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小型化同轴探针型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包括矩形波导、同轴探针和微带线,同轴探针和微带线设置在矩形波导上,其所述的矩形波导的短路面设置减高波导凸台。
上述的小型化同轴探针型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其所述的减高波导凸台的高度为波导高度的一半。
上述的小型化同轴探针型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其所述的减高波导凸台的厚度为1.5-3mm。
上述的小型化同轴探针型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其所述的矩形波导为TE10模。
上述的小型化同轴探针型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其所述的同轴探针为TEM模。
上述的小型化同轴探针型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其所述的微带线为准TEM模。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矩形波导、同轴探针和微带线电路,微波信号从矩形波导口输入,通过同轴探针将TE10模转换成了同轴传输线的TEM模,然后通过微带线电路转换为准TEM模,输出微波信号,其所述的矩形波导在标准波导的短路面设置减高波导凸台,减高波导凸台的高度为波导高度的一半,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传统设计方法制作的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的物理尺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矩形波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测试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平台;
图4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系统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矩形波导1、同轴探针2和微带线3,同轴探针2和微带线3设置在矩形波导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波导1的短路面4设置减高波导凸台5。
微波信号从矩形波导口输入,将矩形波导中传输的TE10模,通过同轴探针转换成了同轴传输线的TEM模,然后通过微带线电路转换为微带传输线的准TEM模,输出微波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8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