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排渣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8586.0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7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金耀挺;金耀灿;金郁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冠力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02 | 分类号: | F16K3/02;F16K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排渣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气动排渣阀。
背景技术
气动排渣阀是一种通过气缸控制阀门启闭,切断或接通管路中渣水混合物的阀门。
目前,市场上的气动排渣阀,它包括气缸、支架、阀体以及设在阀体中的闸板,所述阀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气缸与闸板联动连接,所述阀体的底部与闸板结合部设有排渣槽。通过气缸驱动闸板的上升和下降,以实现阀门的启闭。这种气动排渣阀,虽然采用小口径的进液口和大口径的出液口,以达到较好的排渣效果,使杂质更好的排除,阀体底部与闸板接合部设置排渣槽,部分废液废渣会积累在排渣槽内,可在维护清理时及时排除,但现有的闸板比较单薄,容易变形,而采用小口径进液口和大口径出液口之后,在出液口一侧没有相应的限制部,流体的冲击力较大,使闸板容易变形,存在泄漏点,且阀体和闸板之间采用平行单板设计,致使闸板与阀体的密封面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挤压,从而不能产生有效的密封,密封性差、排渣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且排渣效果好的气动排渣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排渣阀,包括气缸、支架、阀体以及设在阀体中的闸板,所述阀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气缸与闸板联动连接,所述阀体的底部与闸板结合部设有排渣槽,所述出液口对应排渣槽所在侧凸设有限制凸缘,所述闸板相对限制凸缘一侧设有第一楔形面,所述限制凸缘设有用于与第一楔形面紧贴的第二楔形面,所述限制凸缘相对排渣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弧形面,所述限制凸缘背向闸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闸板在气缸的驱动下下降,至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形面紧密贴合,限制凸缘为闸板在出液口一侧提供了一个支持力,使闸板不易变形而产生泄漏点,且由于两个楔形面之间的相互挤压,使闸板相对进液口的一侧与阀体紧密贴合,密封性好,且第一弧形面与排渣槽配合形成圆滑的空间,易于排渣,设置于出液口一侧的第二弧形面组成大口径出液口,实现顺利排渣的同时,平滑的弧面不易积渣,排渣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液口与闸板接触部设有密封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闸板与进液口之间的相互挤压,使闸板和进液口之间形成弹性密封,减少泄漏点,提高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设有若干突起部,所述相邻突起部之间形成凹陷部,所述突起部与闸板抵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此设置的密封环相当于将多个同心的密封环一体成型,起到多重密封的效果,密封性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设有填料室,所述填料室底部设有刮片,所述刮片与闸板抵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闸板上升下降的过程中,闸板上残留的介质残留物容易将填料室内的填料拉伤,形成阀门的外泄漏,在填料室底部设置刮片之后,闸板上的介质残留物被刮片刮下,保护填料,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动排渣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2、阀体;21、进液口;22、出液口;3、闸板;31、第一楔形面;4、支架;5、排渣槽;6、限制凸缘;61、第二楔形面;62、第一弧形面;63、第二弧形面;7、密封环;71、突起部;72、凹陷部;8、填料室;81、刮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气动排渣阀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气动排渣阀,包括气缸1、支架4、阀体2以及设在阀体2中的闸板3,所述阀体2包括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所述气缸1与闸板3联动连接,所述阀体2的底部与闸板3结合部设有排渣槽5,所述出液口22对应排渣槽5所在侧凸设有限制凸缘6,所述闸板3相对限制凸缘6一侧设有第一楔形面31,所述限制凸缘6设有用于与第一楔形面31紧贴的第二楔形面63,所述限制凸缘6相对排渣槽5的一侧设有第一弧形面62,所述限制凸缘6相对闸板3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弧形面63。当闸板3在气缸1的驱动下下降,至第一楔形面31和第二楔形面61紧密贴合,限制凸缘6为闸板3在出液口22一侧提供了一个支持力,使闸板3不易变形而产生泄漏点,且由于两个楔形面之间的相互挤压,使闸板3相对进液口21的一侧与阀体2紧密贴合,密封性好,且第一弧形面62与排渣槽5配合形成圆滑的空间,易于排渣,设置于出液口22一侧的第二弧形面63组成大口径出液口22,实现顺利排渣的同时,平滑的弧面不易积渣,排渣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冠力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冠力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85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