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媒介深冷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8116.4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3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峰;闵祥;顾晓辉;叶廉刚;丁贵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轧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38 | 分类号: | C21D9/38;C21D6/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晓晖 |
地址: | 213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媒介 深冷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冷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双媒介深冷箱。
背景技术
深冷箱是目前对冷轧工作辊进行深冷处理最为常用的设备。
现有的深冷箱均为单一媒介,分为液媒和气媒两种:液媒是以正丙醇或者类似液体为媒介,采用浸没的方式,以液氮或者干冰作为制冷剂,对冷轧工作辊进行冷却降温;气媒则是以空气为媒介,采用非浸没的方式,以液氮或者干冰作为制冷剂,对冷轧工作辊进行冷却降温。
液媒深冷箱的优点是:可以将液体预先冷却,从而利用液体热交换率高的特点,使冷轧工作辊表面在处理过程中前期降温迅速;缺点则是:液体媒介本身有低温极限,从-70℃开始,流动性开始减弱,热交换效率降低,并在-90℃左右完全冻结,无法工作。因此,液媒深冷箱满足不了要求低温深冷(-100℃以下)的场合。
气媒深冷箱的优点是:空气无冻结现象,无低温极限,可以完全降温到注入的制冷剂的温度;缺点则是:由于它是利用液氮冷却深冷箱内的空气(也即进行热交换),然后利用冷却后的空气对轧辊进行冷却,因此,初期降温速度慢,需要长时间保温,而且热交换效率低。因此,气媒深冷箱满足不了要求快速降温的场合。
单一媒介的深冷箱的适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范围较宽的双媒介深冷箱。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媒介深冷箱,包括带有保温层的箱体、保温箱盖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液氮喷管;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氮气吹扫管;所述液氮喷管分为气媒模式液氮喷管和液媒模式液氮喷管,所述液媒模式液氮喷管与所述氮气吹扫管(4)均位于所述气媒模式液氮喷管的下方。
所述气媒模式液氮喷管设有2至4根。
所述液媒模式液氮喷管设有1至2根。
所述氮气吹扫管设有1至2根。
所述氮气吹扫管与所述液媒模式液氮喷管位于同一高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媒介深冷箱既能够满足低温深冷需求,又能够满足快速降温需求,大大提高了适用范围,从而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媒介深冷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双媒介深冷箱包括带有保温层的箱体1、保温箱盖2、设置在箱体1内的液氮喷管3和氮气吹扫管4。
液氮喷管3分为气媒模式液氮喷管31和液媒模式液氮喷管32。
气媒模式液氮喷管31设有4根,上下分别设2根,且上面2根的喷嘴向下倾斜,下面2根的喷嘴向上倾斜。4根气媒模式液氮喷管31单独用于气媒模式的深冷处理。也即在需要进行气媒深冷处理时,先将深冷箱内的温度降至一定温度(-80℃~-100℃),然后将轧辊放入深冷箱中,控制气媒模式液氮喷管31与液氮储罐之间的管道上的超低温电磁阀对轧辊进行液氮喷淋冷却即可。
液媒模式液氮喷管32和氮气吹扫管4均设有2根(图中只显示1根,另1根与之平行设置),且均设置下面2根气媒模式液氮喷管31的下方。它们组合用于液媒模式的深冷处理。也即在需要进行液媒深冷处理时,先将液体媒介(正丙醇)加入液体储槽5中,控制液媒模式液氮喷管32上的超低温电磁阀将液氮喷淋到液体储槽5中,对液体媒介进行冷却,然后将轧辊浸入液体媒介中进行冷却,期间控制氮气吹扫管4上的超低温电磁阀用氮气对液体媒介进行吹扫搅拌,从而缓解液体媒介的冻结现象。
本实施例的双媒介深冷箱与原有的单媒介深冷箱相比,内部结构、尺寸以及其它部件基本一致,如箱体1上还设有排气孔和排液孔,箱体1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液氮喷管3和氮气吹扫管4分别与液氮储罐和氮气储罐连接,且管道上均设有超低温电磁阀(图1中未画出,下同),以及对整个深冷处理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双媒介控制的功能,在控制系统中采用西门子S7PLC作为控制中心,编制专用软件,来控制所有管道上的超低温电磁阀,按照测温热电偶反馈信息对降温工艺曲线进行精密PID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轧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宝钢轧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81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写输入方法、装置和手写板
- 下一篇:一种电动液压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