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轧钢球机的成球辊自动调整式成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8096.0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0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金云学;顾晓华;顾铭;汪明;顾志文;王士江;陈雅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莱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H1/14 | 分类号: | B21H1/1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钢 成球辊 自动 调整 式成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球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钢球机的成球辊自动调整式成球装置。
背景技术
钢球是球磨设备研磨物料的介质,以建材行业如水泥生产厂商为例,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需要对由前道工序破碎(破碎机破碎)后的矿石进行球磨(业界习惯称粉磨),而球磨需要大量使用耐磨性能理想、硬度优异的钢球。钢球的生产过程是:由加热炉将棒材(钢圆棒)加热至1100℃左右,出炉后由轧钢球机的成球装置成球,即轧制成球状,成球后将钢球引入淬火装置,如类似于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497666C(钢球淬火机)以及CN100497667C(钢球淬火机的淬火机构)的淬火机构淬火,最后引入回火炉(习惯称保温炉)回火,出回火炉得到成品钢球。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轧钢球机的成球装置(成球装置也称轧球装置,以下同)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文献A.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471597C推荐的“棒材轧球机的成球机构”;文献B.授权公告号CN101934334B提供的“轧钢球机的成球机构”和文献C.授权公告号CN102091750B揭示的“轧球辊可快速装卸的轧钢球机的成球机构”。
如业界所知之理,钢球的圆整度是由一对成球辊的良好配合而得以保障的,当一对成球辊处于对棒材制制成钢球的过程中,一方面能使冗长的棒材成形为一个个圆球状的钢球球体,但另一方面钢球球体也对成球辊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潜移默化地使一对成球辊之间的并行度发生改变,尤其是球体规格或称直径越大以及棒材的硬度越高,则越难以使一对成球辊之间的并行度持久地维持在初始调整时的状态,因此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成球辊进行调整,否则会使钢球出现瑕疵乃至报废。
上述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934334B提供的“轧钢球机的成球机构”能够理想地消除对轴承座(包括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调整时的调整间隙并且在调整后得以使一对成球辊之间的并行度持久维持,从而不仅可以减少调整次数而保障成球装置的成球效率,而且可以减轻设备维护人员的维护作业强度。
但是上述CN101934334B依然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对前、后轴承座的调整是以手工方式进行的,即通过手动调整实现的,因而调节十分费力,尤其是成球辊的规格越大(适应轧制直径大的钢球),调整越费力,通常需要多人协同完成;其二,由于调整时必须对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一并调整,因此在手动调节模式下,只能对前、后轴承座顺序调整,例如先对前轴承座调整,再对后轴承座调整,反之亦然,从而难以使前、后轴承座达到彼此一致的预期效果,也就是说前、后轴承座之间存在无法避免的调整误差,而前、后轴承座之间的调整误差会影响设置在前、后轴承座之间的成球辊的径向一致性,最终影响钢球的轧制质量;其三,由于手工调节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耽误成球装置从速投入工作状态的时机,即因待机时间长而影响成球效率;其四,由于手工调整后对与前、后轴承座相连接的或称对前、后轴承座发生作用的轴承座调整螺杆不具有锁定效果,因而轴承座调整螺杆会产生松退趋势。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摒弃以手动方式对前、后轴承座进行调整而藉以减轻操作者的作业强度、有利于并驾齐驱地同时对前、后轴承座进行调整而藉以保障前、后轴承座处于调整后的同一位置、有益于提高调整速度而藉以缩短轧球的待机时间和有便于对轴承座调整螺杆发挥良好的锁定效果而藉以避免轴承座调整螺杆产生松退趋势的轧钢球机的成球辊自动调整式成球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莱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莱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80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节显示终端画面显示的方法及其显示终端
- 下一篇:光栅尺真空复制曝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