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工位吹塑球自动切余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3954.2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7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沈兴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建昌 |
主分类号: | B29C49/72 | 分类号: | B29C49/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16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工位吹塑球 自动 切余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多工位吹塑球自动切余机。
背景技术
吹塑球在完成吹塑工艺后,便要进行去除余料。
传统的去除余料办法,一般是先用手工方法削去多数余料,然后用砂轮手工打磨合模线附近的余料,或用车床切削合模线附近的余料。手工打磨不但费工,而且质量难有保证;用车床切削合模线附近的余料,吹塑球定位困难,切削位置常常不准确,质量难有保证。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多工位吹塑球自动切余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新型多工位吹塑球自动切余机,其特征是在吹塑球自动定位后用冲压的办法去除多数余料,然后吹塑球高速转动,再用浮动刀具靠近吹塑球,浮动刀具的球托可保证切削位置的正确性,从而保证切削质量;操作一次,可自动完成全部工艺,而且可多工位同时动作。由此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机身1是一张桌子,桌面下方固定下托架20,桌面上方固定主机架30,冲压切余定位架40斜向与主机架30固定,传动架50与主机架30、机身1的桌面固定,车削刀架60的下方与机身1的桌面固定;下托导柱21与下托架20固定,升降气缸24与下托架20固定,下托板22可在升降气缸24的推杆推动下沿下托导柱21的方向上下运动,升降球托23可随下托板22上下运动,升降球托23的上端有球形凹槽,球形凹槽的曲率与吹塑球71的曲率相近;截面为圆形的冲压切余刀25固定在机身1的桌面上,升降球托23在其中穿过并可转动或上下移动;冲压切余定位气缸41固定在冲压切余定位架40上,冲压切余定位气缸41的推杆可推动余料定位杆42斜向上下运动;冲压气缸31固定在主机架30上方,冲压导柱33固定在主机架30上,冲压气缸31的推杆可推动冲压传动板32沿冲压导柱33方向上下运动,从而推动冲压旋转杆34上下运动,冲压旋转杆杆头35与冲压旋转杆34连成一体,其下有球形凹槽,球形凹槽的曲率与吹塑球71的曲率相近;电机51的外壳与传动架50固定,电机51转动时带动传动皮带52同时运转,冲压旋转杆杆头35可在传动皮带52的带动下高速旋转;车削刀架滑杆61固定在车削刀架60上,车削刀架滑台62可在车削刀架滑杆61导引下前后移动;车削进刀气缸63固定在机身1的桌面上,车削进刀气缸63的推杆可通过第一浮动弹簧641推动车削刀架滑台62前后移动;第一浮动定位孔661和第二浮动定位孔662都是扁长孔,车削刀架滑台62可通过第二浮动弹簧642推动车削刀座65前后移动;第一车削刀座导柱671和第二车削刀座导柱672分别与车削刀架滑台62固定,第一车削刀座导柱671与第一浮动定位孔661松配合,第二车削刀座导柱672与第二浮动定位孔662松配合,因此车削刀座65可以上下浮动;第二浮动定位孔662的孔径大于第一浮动定位孔661的孔径,因此车削刀座65可以在水平面内小范围摆动;车削刀座65的前端有球托68,球托68的凹槽面为球形,球形凹槽的曲率与吹塑球71的曲率相近;车削刀头69固定在车削刀座65的前端中央,车削刀头69的曲率与吹塑球71的曲率相近。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控制电路和气缸气管没有在图中画出。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控制电路和气缸气管没有在图中画出。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控制电路和气缸气管没有在图中画出。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削刀座等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工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工位吹塑球自动切余机。其结构如上所述,附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双工位结构,根据上述结构原理可以设计出更多工位的机器。加工工件放入是手工的,其余动作都是自动连续完成的,每加工一组工件,按一次电钮。自动控制由PLC指挥。
下面描述的是在电源和压缩气源状态正常、被加工工件已放入(吹塑球71放在冲压切余刀25上方)、手工按一次电钮后,一次自动化动作的全过程:
1、冲压气缸31进气,冲压气缸31的推杆快速向下冲压,吹塑球71与余料72因冲压切余刀25的作用快速脱离,冲压气缸31的推杆向上运动。
2、冲压切余定位气缸41进气,余料定位杆42下移,顶住余料72。
3、升降气缸24进气,升降气缸24的推杆上移,下托板22和升降球托23、吹塑球71上移到预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建昌,未经邵建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39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胎活络模具中的减磨板结构
- 下一篇:硅橡胶切割挤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