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传输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3657.8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5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邵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创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10 | 分类号: | B65G39/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马腾飞 |
地址: | 523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传输带装置。
背景技术
传输带装置是用来在两个有距离的地点之间传输物料,被广泛应用在生产线及物料传送车间等,传输带装置一般由传输带、前辊筒以及后辊筒组成;其中前辊筒与者后滚筒之间有一个是主动辊筒,另一个是从动辊筒,其中,主动辊筒与从动辊筒之间为平行设置,在大多数传输带装置的应用领域中,对传输带装置的主动辊筒与从动辊筒之间的平行要求并不是很严格,而在机械手生产线上,对传输带装置的主动辊筒与从动辊筒之间的平行设置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这就导致了在传输带装置安装调整时必须将主动辊筒与从动辊筒之间调节为平行,现有传输带装置在安装调节时,主要依靠调节安装架的位置来调节主动辊筒与从动辊筒之间的平行,这样不便于主动辊筒与从动辊筒之间的平行调节,从而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调节传输带的水平度不便还会耽误生产时间,所以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方便调节前后辊筒之间的平行度的可调传输带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可调传输带装置,包括有前固定架、后固定架、前辊筒装置、后辊筒装置以及绕于前辊筒装置和后辊筒装置的传输带;所述前辊筒装置包括有枢接于前固定架的第一中轴及套设所述第一中轴的第一筒身,所述第一筒身两端均轴向向外延伸有调节圈,还包括有分别设于前固定架两侧的、螺丝头与两侧的调节圈外壁抵靠的锥形头调节螺丝;
所述后辊筒装置包括有两个调节螺杆、第二中轴、套设所述第二中轴的第二筒身、分别套设第二中轴两端的轴套,所述两端的轴套在中空位置处均径向开通有调节孔,所述每个调节螺杆的一端螺接于对应的调节孔,另一端螺接于对应的后固定架。
其中,还包括有固接于每个调节螺杆另一端的调节把手。
其中,所述锥形头调节螺丝为内角锥形头调节螺丝。
其中,所述锥形头调节螺丝的螺距小于所述调节螺杆的螺距。
其中,所述锥形头调节螺丝的螺丝头为表面光滑的圆锥型。
其中,所述锥形头调节螺丝与调节圈抵靠的外壁为靠近后辊筒装置的一侧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第一筒身两端均轴向向外延伸有调节圈,还包括有分别设于前固定架两侧的、螺丝头与两侧的调节圈外壁抵靠的锥形头调节螺丝;通过调节锥形头调节螺丝的深度,即可使调节圈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位移,从而便可调节前辊筒的两端的倾斜度,便可达到调节前辊筒与后辊筒之间平行的目的;所述后辊筒装置包括有两个调节螺杆、第二中轴、套设所述第二中轴的第二筒身、分别套设第二中轴两端的轴套,所述两端的轴套在中空位置处均径向开通有调节孔,所述每个调节螺杆的一端螺接于对应的调节孔,另一端螺接于对应的后固定架,通过如此设置,旋动调节螺杆便可调节后辊筒相应的倾斜度,因此也可达到调节前辊筒与后辊筒之间平行的目的,从而使的调节前辊筒与后辊筒的平行状态变的更为简单化,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因浪费在调节前辊筒与后辊筒的平行状态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抛去前固定架的正视图;
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a-第一筒身;1b-第一中轴;1c-调节圈;2-传输带;3-锥形头调节螺丝;4-前固定架;5-后固定架;6-调节把手;7-调节螺杆;8a-第二筒身;8b-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2所示,可调传输带2装置,包括有前固定架4、后固定架5、前辊筒装置、后辊筒装置以及绕于前辊筒装置和后辊筒装置的传输带2;所述前辊筒装置包括有枢接于前固定架4的第一中轴1b及套设所述第一中轴1b的第一筒身1a,所述第一筒身1a两端均轴向向外延伸有调节圈1c,还包括有分别设于前固定架4两侧的、螺丝头与两侧的调节圈1c外壁抵靠的锥形头调节螺丝3;
所述后辊筒装置包括有两个调节螺杆7、第二中轴、套设所述第二中轴的第二筒身8a、分别套设第二中轴两端的轴套8b,所述两端的轴套8b在中空位置处均径向开通有调节孔,所述每个调节螺杆7的一端螺接于对应的调节孔,另一端螺接于对应的后固定架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创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创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36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流体法制备白色荧光量子点复合颗粒的方法
- 下一篇:节能型加热织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