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浆锚索封孔胶塞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3457.2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5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镇;曹建波;颜立新;王明;杨景贺;贾航;张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0/02 | 分类号: | E21D2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孟宪功 |
地址: | 山西省晋城***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浆锚索封孔胶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浆锚索用的封孔胶塞,属于矿用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注浆锚索是将锚索和注浆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支护技术,采用同一钻孔即可实现注浆与锚索支护的双重工序。其技术关键是实现封孔止浆,避免注浆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出现泄漏。
目前矿山使用的注浆锚索封孔胶塞一般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圆锥状塞体,轴心设有用于穿过锚索的主孔,主孔旁设有注浆孔和(或)排气孔,这种封孔胶塞周边光滑、外形尺寸统一,当矿山围岩不完整或钻孔成孔不好的情况下,该封孔胶塞难以对钻孔壁起到良好的密贴而达到封孔的作用,因此封孔效果不佳,导致注浆压力低、漏浆严重,成为目前矿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浆锚索封孔胶塞,该注浆锚索封孔胶塞能够达到封孔密闭、阻止浆液泄漏、提高注浆压力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浆锚索封孔胶塞,包括塞体,所述塞体的轴向上设有内腔和外腔,所述内腔设有锚索安装孔4,所述外腔设有注浆用的充液腔1。
其中,所述塞体的轴向上还设有注浆孔2和封孔浆液注入孔3。
其中,所述注浆孔2为轴向通孔,所述封孔浆液注入孔3和所述 充液腔1连通。
其中,所述注浆孔2和封孔浆液注入孔3分别位于所述锚索安装孔4的径向两端。
其中,所述充液腔1优选为中空的囊形结构。
其中,所述锚索安装孔4位于所述塞体的轴心。
其中,所述塞体在整体上优选为圆柱形结构。
其中,所述塞体的轴向两端分别可以设有环形凸起。
其中,所述塞体优选为由橡胶和纱布组成的具有渗透性的弹性塞体。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注浆锚索封孔胶塞,采用圆柱形的结构且两端设有环形凸起,使得该封孔胶塞和钻孔相适应,且周边具有一定的阻力和摩擦力,能够对钻孔壁起到良好的密贴;
所述塞体上设有充液腔1,且所述塞体采用具有一定渗透作用的橡胶和高强度纱布制成,当所述充液腔1注满浆液时,注浆压力增大,浆液膨胀时可以少量渗出腔体便于浆液与孔壁的粘合,达到封孔密闭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浆锚索封孔胶塞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注浆锚索封孔胶塞的俯视图。
图中:1:充液腔;2:注浆孔;3:封孔浆液注入孔;4:锚索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浆锚索封孔胶塞,包括 塞体,所述塞体的轴向上设有内腔和外腔,所述内腔设有锚索安装孔4,所述外腔设有注浆用的充液腔1。
其中,所述塞体的轴向上还设有注浆孔2和封孔浆液注入孔3。
其中,所述注浆孔2为轴向通孔,所述封孔浆液注入孔3和所述充液腔1连通。安装锚索时,先将锚索插入锚索安装孔4,然后将所述塞体插入钻好的孔内,然后向所述注浆孔2中注入浆液,浆液从注浆孔2流入钻孔底部和一部分的钻孔壁部,再向所述充液腔1内注入浆液,当浆液注满时,所述充液腔1膨胀鼓起,增强了注浆压力,同时施加压力给安装在所述锚索安装孔4内的锚索,且浆液有一部分渗透出所述锚索安装孔4,实现了锚索和所述锚索安装孔4的粘接和密贴,另一部分的浆液渗出塞体的外壁,实现塞体与钻孔壁的密贴与粘接,达到封孔密闭的作用,阻止浆液泄漏,增强巷道的支护效果。所述注浆孔2和封孔浆液注入孔3分别可以利用注入工具如注入管或助推器或类似的工具进行注浆。
其中,所述注浆孔2和封孔浆液注入孔3的端面(或横截面)分别位于所述锚索安装孔4的径向两端,所述注浆孔2、封孔浆液注入孔3和锚索安装孔4的位于同一端面或截面上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且所述注浆孔2、封孔浆液注入孔3和锚索安装孔4的轴心线平行。这样可以保证锚索安装之后,可以受到均衡的注入压力,从结构上考虑,也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削弱塞体的结构强度。
其中,所述锚索安装孔4优选位于所述塞体的轴心。以便于锚索的安装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34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