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孔钽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8825.9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6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伟;王本杰;尉晓蔚;谢辉;黄诗博;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德伟;王本杰;尉晓蔚;谢辉;黄诗博;王威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A61L27/04;A61L27/5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贾汉生;李馨 |
地址: | 116001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永久性植入物,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医用植入的多孔钽棒。
背景技术
股骨头关节面塌陷或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目前常采用钻孔减压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死骨进行清除后再充填支撑塌陷或坏死的股骨头植入物;在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目前较多采用带或不带血管的骨瓣进行转移治疗,通过大量的实验及临床证实,单纯骨移植存在生物力学支撑不足,骨吸收等缺点,因而需要具有可提供生物力学支撑的骨植入物。
多孔医用金属植入材料具有治疗骨组织创伤和股骨组织坏死等重要而特殊的用途,现常见的这类材料有多孔不锈钢、多孔钛等。作为骨组织创伤和股骨组织坏死治疗使用的多孔植入材料,其孔隙度应达到30-85%,而且孔隙最好全部连通和均匀分布,或根据需要孔隙部分连通和均匀分布,使之既与人体的骨组织生长相一致,又减轻了材料本身的重量,以适合人体植入使用。
金属钽对人体无毒害等副作用,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其多孔材料有望替代前述传统医用金属生物材料,成为骨组织坏死治疗领域的主要生物材料。随着国内外医学的飞速发展,对钽作为人体植入材料的进一步认知,人们对人体植入用多孔金属钽材料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作为多孔医用植入金属钽,如果能具有很高的均匀分布连通孔隙以及与人体相适应的物理机械性能,则是保证新生骨组织正常生长的重要连接件构成材料。
关于多孔钽这类材料,US5282861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松质骨植入体、细胞和组织感受器的开孔钽材料及其制备。这种多孔钽由纯商业钽制成,它以聚亚氨酯前体进行热降解得到的碳骨架为支架,该碳骨架呈多重的十二面体,其内为网格样结构,整体遍布微孔,孔隙率可高达98%,再将商业纯钽通过化学蒸气沉积、渗透的方法结合到碳骨架上以形成多孔金属微结构,简称化学沉积法。这种方法所获得的多孔钽材料其表面的钽层厚度在40-60μm之间;在整个多孔材料中,钽比重约占99%,而碳骨架重量则占1%左右。文献进一步记载,该多孔材料的抗压强度50-70MPa,弹性模量2.5-3.5GPa,抗拉强度63MPa,塑性变形量15%。但是将它作为医用植入材料的多孔钽,其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延展性有明显不足之处,会影响到后续的对多孔钽材料本身的加工,例如成型件的切割、钻孔等。
目前,采用现有的多孔钽材料制成的用于股骨头坏死部位充填的医用植入物,是一种一端带有螺纹的棒状实体物,业内人士习惯称其为“多孔钽棒”,在临床治疗中嵌入式植入,通过在股骨头坏死早期行髓芯减压时的减压通道进行植入,靠周围骨组织生长包裹及长入等方式进行固定,这种结果的“多孔钽棒”缺乏携带骨髓基质干细胞等诱导因子及促进骨生长的物质的功能,因而在早期治疗中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目前所采用的“多孔钽棒”均为国外公司所生产及制造,价格昂贵。总之,这种结构的医用植入物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临床成功率较低,无疑给广大患者带来巨大经济及心理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可诱导骨组织生成,便于骨组织长入的用于医用植入的多孔钽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如下:
一种多孔钽棒,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另一端为螺纹结构,所述螺纹结构末端端面上设置有槽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本体长度的比优选为1~3:10,更优选为1.5:1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本体中非螺纹结构部分的直径的比为4~7:10,更优选为6:1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的设置有凹槽的一端端面优选为半球头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槽口优选为一字型、十字形或六角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本体的形状优选为圆柱形,但不排除其他形状,根据植入部位的特点等可以采用任何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多孔钽棒,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可负载骨髓基质干细胞或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生物膜复合体等,充当细胞的载体,诱导新骨生成等作用。所述凹槽位于本体的前1/3部分,即设有半球头状端面的本体侧,所述凹槽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本体的长度和直径具有一定的比例,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凹槽的作用,即更有利于负载细胞以及保持棒体的力学强度。另一方面,除了凹槽之外的本体部分为实体结构,相对于目前一些在本体中心具有贯通孔的多孔钽棒,本实用新型多孔钽棒的结构具有更好的力学强度。所述实体结构为具有孔隙三维连通分布的十二面体网状结构,有利于细胞和组织的长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德伟;王本杰;尉晓蔚;谢辉;黄诗博;王威,未经赵德伟;王本杰;尉晓蔚;谢辉;黄诗博;王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88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丝共振法测量弹性模量试样悬挂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轻便型电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