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扬机构及工程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8207.4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5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悦;陈白禹;安贵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20 | 分类号: | B66D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扬 机构 工程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卷扬机构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现有的起重机、打桩机等工程机械的卷扬机构,通常设置有动滑轮组,现有的动滑轮组大多采用两种,一种是六轴共十一个滑轮的结构形式,还有一种是四轴共十二个滑轮的结构形式。
对于动滑轮组来说,因为滑轮效率的原因,钢丝绳从卷扬到动滑轮组第一个滑轮的力,远远大于动滑轮组最后一个滑轮到定滑轮组的力,因此,第一种结构形式的动滑轮组的钢丝绳缠绕方法会造成动滑轮组两端受力不均,受力大的一端的钢丝绳有被拉断的危险,而第二种结构形式的动滑轮组虽然避免了动滑轮组受力不均的问题,但每根滑轮轴承受了三个动滑轮的力,对滑轮轴的磨损较大,同时,用了十二个动滑轮,却只有十倍的变倍率,没有充分发挥动滑轮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卷扬机构及工程机械,以解决动滑轮组受力不均的问题并提高动滑轮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扬机构,包括卷筒、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所述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包括两排三列共六根相互平行的滑轮轴以及十一个水平设置的滑轮,其中,第一排的三根滑轮轴为定滑轮组的组件,第二排的三根滑轮轴为动滑轮组的组件,在所述三列滑轮轴中,中间一列为第二列,另外两列分别为第一列和第三列;在第一排第二列的滑轮轴上设有一个滑轮,其余五根滑轮轴上分别设置有上侧和下侧共两个滑轮,且这五根滑轮轴的上侧的滑轮位于同一侧;所述定滑轮组还包括一个竖直设置的大滑轮,钢丝绳由大滑轮依序穿过第二排第二列上侧的滑轮、第一排第一列上侧的滑轮、第二排第一列上侧的滑轮、第一排第一列下侧的滑轮、第二排第一列下侧的滑轮、第一排第二列上的滑轮、第二排第二列下侧的滑轮、第一排第三列上侧的滑轮、第二排第三列上侧的滑轮、第一排第三列下侧的滑轮、第二排第三列下侧的滑轮并固定连接到所述定滑轮组的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第二列上的滑轮设置在所述滑轮轴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第一列上侧的滑轮与第一排第三列上侧的滑轮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排的三根滑轮轴的上侧的滑轮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第一列下侧的滑轮与第一排第三列下侧的滑轮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排的三根滑轮轴的下侧的滑轮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大滑轮与所述第一排第二列的滑轮轴对齐。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卷扬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工程机械为起重机或打桩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卷扬机构的动滑轮组的两侧受力均匀,使用十一个滑轮达到十二倍的变倍,使滑轮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动滑轮组的效率,而且每根滑轮轴上最多只有两个滑轮,可以增加滑轮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卷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卷筒,2-大滑轮,3-滑轮,4-滑轮轴,5-支架,A-第一排第一列,B-第二排第三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8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法兰垫圈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风力发电机及其运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