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切刀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7944.2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9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春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嘉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44 | 分类号: | B26F1/4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刀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吸收性用品生产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裁制各种形状材料的切刀辊。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切刀辊,由于其使用较为频繁,而且由于切断的需要刀口较为尖利,其刀口往往较容易磨损,虽然通过磨削后仍能使用,但是磨削次数过多后刀辊也将报废。现有卫生巾底片等一次性吸收性用品的生产中,刀辊的切断的片数于200~300片时往往已经无法再使用,需要进行磨削,而磨削10次后,往往将进行报废。由于刀辊是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精密配件,其价格往往较高,无论是频繁的磨削或者是频繁的更换,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现有的工业生产中一直都在研究如何使其使用寿命提高,使其性能提高的方法,但往往都是从材料方面入手,而好的材料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其性价比不符合生产的需求,往往不适于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散热、使用寿命更长的切刀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切刀辊,其设于切刀轴上,包括本体、设于本体圆周外侧面上的切刀,所述本体上沿轴心设有轴孔,所述本体的侧面上位于轴孔的圆周外侧上设有复数个贯穿本体的通孔,所述各通孔均匀分布地沿圆周方向设于本体上且与本体的轴心平行,所述本体内绕轴心挖切有一处理槽,所述处理槽与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槽沿本体径向的最小直径大于通孔到轴心的最大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槽沿本体径向的投影为一个圆。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槽沿本体轴向的最大长度小于切刀左右两刀头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处理槽沿本体长度方向的中心两端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八个。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槽为一圆环状槽体。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通过淬火的方式制成,其HRC为60~63。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切刀辊相比,本切刀辊通过挖切有处理槽,并设有与处理槽相连通的通孔,从而使本体的重量减轻,从而使剪切材料时的对轴造成的影响减小,从而提高切刀的使用寿命,而且也使切刀辊更容易散热,不会因为剪切材料而使热量聚集于切刀辊内,从而使切刀辊发生变形,降低使用寿命,再来也能使淬火时不会因为厚度原因,使得切刀辊的外表面淬火完全,而切刀辊的内部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从而使材料容易变形,降低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槽沿本体径向的最小直径大于通孔到轴心的最大距离,使得散热完全,且使在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减轻切刀辊的重量,使切刀辊呈薄壁结构,从而使淬火更完全,切刀辊更不易变形,使用寿命更长;进一步的,处理槽沿本体轴向的最大长度小于切刀左右两刀头之间的最小距离,这就使得处理槽的径向长度位于切刀的两刀头之间,从而使切刀的刀头处的厚度加大,从而使切刀辊受力时更稳定,更不易变形,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切刀辊,其设于切刀轴上,包括本体1、设于本体1圆周外侧面上的切刀2,所述本体1上沿轴心设有轴孔11,所述本体1的侧面上位于轴孔11的圆周外侧上设有八个贯穿本体1的通孔3,所述各通孔3均匀分布地沿圆周方向设于本体1上且与本体1的轴心平行,所述本体1内绕轴心挖切有一处理槽4,所述处理槽4与通孔3相连通。所述处理槽4为一圆环状槽体,所述处理槽4沿本体1径向的直径大于通孔3到轴心的最大距离。所述处理槽4沿本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两端对称,所述处理槽4沿本体1轴向的最大长度小于切刀2左右两刀头21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本体通过淬火的方式制成,其HRC为6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嘉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嘉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79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