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盘收线机捕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5252.4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2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赵艳丽;李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7/04 | 分类号: | B65H6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线 机捕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收卷铜线、铝线、铜合金线以及铝合金线材的双盘收线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盘收线机捕线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盘收线机的捕线机构,采用气缸拖动一个捕线钩来捕线。这种结构的捕线机构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现场需配备空压机,以便给气缸提供压缩空气;2、还需配备压力检测装置,以便在开机过程中压缩空气有足够的压力,保证气缸正常工作,并在压力不足时发出报警信号,设备停止运转;3、捕线钩形状为八字形,为了保证捕线成功率,捕线钩要做的细而长,外轮廓为锥形,端部略尖,但此种形状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加工工序复杂;4、捕线钩加工周期长,成本高;5、捕线钩端部略尖,所以在设备调试与后期维护中,易发生危险;6、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盘收线机捕线机构,其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快捷,同时解决了目前双盘收线机捕线时成功率低、零件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以及调试维护不安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盘收线机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电机、第一同步带轮、第二轴、第二同步带轮、直线导轨、带线导轮、第一轴、支架和滑块,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左端,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固定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轴固定安装在机架右端,所述第二同步带轮转动安装在第二轴上,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均位于机架的前侧且两者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直线导轨固定在机架的前侧,所述直线导轨的中心线与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的中心连线相平行,所述带线导轮转动安装在第一轴的前端,所述第一轴的后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固定安装在支架上且能够沿着直线导轨左右滑动,所述滑块的上方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和支架夹紧同步带,所述夹板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弯板,所述第二弯板与安装在机架顶部的接近开关感应。
上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开关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接近开关按照捕线位置布设,所述接近开关通过第一弯板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弯板固定安装在机架的顶部,所述第一弯板上开有第一长槽孔,所述接近开关穿过第一长槽孔且固定在第一弯板上。
上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顶部且位于两端的接近开关外侧安装有行程开关。
上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右端开有第二长槽孔,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的内孔中安装有铜套,所述铜套的外圆与第二同步带轮的内孔紧密配合,所述铜套套在第二轴的前端且与第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的后端穿过第二长槽孔通过第一螺母锁紧,所述第二轴上开有用于给铜套内孔加油的加油孔,所述第二轴的后端安装有与加油孔相通的油杯。
上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线导轮通过设置在其内孔中的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轴的前端,所述轴承的外圈通过孔用挡圈定位,所述轴承的内圈通过轴用挡圈定位;所述第一轴的后端穿过支架且通过第二螺母锁紧。
上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安装在支架上。
上所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和支架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支架、同步带和夹板。
上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为同步齿形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无需配备空压机及压力检测装置,直接控制电机正反转即可。
2、本实用新型不会存在压力不够而报警停机。
3、本实用新型将结构复杂的捕线钩零件换为带线导轮,零件加工简单、工序少。
4、本实用新型带线导轮结构在设备调试与后期维护中安全、方便、简单,彻底避免了捕线钩安全性差的缺陷。
5、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B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同步带轮; 2—机架; 2-1—第二长槽孔;
3—行程开关; 4—接近开关; 5—第一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机器有限公司,未经西北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52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施工用柔性风管自动收放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放线盘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