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载式粉尘浓度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4865.6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5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吴付祥;周浬皋;张强;李征真;赵政;刘国庆;施元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53 | 分类号: | G01N21/53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载 粉尘 浓度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尘检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载式粉尘浓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综采、综掘面是煤矿井下粉尘产生的主要场所,其特点是工作条件复杂、环境粉尘浓度变化大,其粉尘浓度为0mg/m3~5000mg/m3,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对其环境粉尘浓度进行检测,致使其成为矿井粉尘监测的盲区,现有的传感器模式单一,当环境粉尘浓度发生变化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检测模式,从而使得对粉尘浓度的检测不够精确,同时现有的粉尘浓度传感器体积,使用环境的限制多,安装麻烦且移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精确度更高的机载式粉尘浓度传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载式粉尘浓度传感器,包括光电检测电路和处理器,所述光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激光器切换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显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处理器与无线收发模块双向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无线收发模块进行无线数据收发。
使用时,处理器发出控制信号给激光器切换驱动电路,使其发出稳定的激光,经过粉尘散射后,光信号被光电检测电路检测,光电检测电路将检测到的信号送入处理器,以实现处理器对粉尘浓度的检测,根据处理器检测到的信号,处理器发送切换信号给所述激光器切换驱动电路,采用投射方式检测。处理器获得的信号可以经过无线收发模块向外传输数据,以便与井下监控系统实现联网将检测的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处理器发送数据给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用来显示处理的粉尘浓度、参数。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粉尘颗粒对光的散射及对射吸收原理,对粉尘浓度进行实时测量,然后再根据粉尘浓度的变化自动切换工作模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精确度更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红外接收电路,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红外接收电路接收红外遥控器发送的按键信号,可以实现对处理器的参数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抽气泵驱动电路,所述抽气泵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信号输出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给抽气泵驱动电路,以控制抽气泵系统将含尘气流抽入到检测粉尘检测处,该处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性能更好,更便于运输,能够适用各种检测环境。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RS485驱动电路,所述处理器与所述RS485驱动电路双向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RS485驱动电路进行有线数据收发。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传输方式,进一步的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相较传统的粉尘测量仪器,精确度更高,能够通过无线遥控,操作更加方便,同时能够直观显示检测数据,本实用新型还有数据传输安全、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机载式粉尘浓度传感器,包括光电检测电路1、处理器2、激光器切换驱动电路3、无线收发模块4、红外接收电路5、抽气泵驱动电路6、RS485驱动电路7和显示模块8,所述光电检测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器2的第一信号输入端,所述处理器2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激光器切换驱动电路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处理器2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显示模块8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处理器2与无线收发模块4双向连接,所述处理器2通过无线收发模块4进行无线数据收发。所述红外接收电路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器2的第二信号输入端。所述抽气泵驱动电路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2的第三信号输出端。所述处理器2与所述RS485驱动电路7双向连接,所述处理器2通过所述RS485驱动电路7进行有线数据收发。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采用单片机实现,所述光电检测电路采用光电二极管实现,所述显示模块采用液晶显示屏实现。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48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