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3475.7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1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池本英树;市田典;原宣功;白井丰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B62M6/45 | 分类号: | B62M6/45;B62M6/50;B62M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国慧;严志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部件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一种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在鞍座支架上布置有力传感器。评估单元基于传感器的输出来控制自行车避震器或自动变速装置。这种装置的示例公开在德国专利公开文献DE 102 42 447 A1中。
实用新型内容
已经发现仅使用鞍座支架上的力传感器难以将自行车的某些电气自行车部件设定为适当的设定值。特别是,仅使用鞍座支架上的力传感器会难以将电控自行车自动变速装置(自动变速模式)和电控自行车避震器(前避震器行程、前避震器锁定和/或后避震器蹬踏阻尼)设定为适当的设定值。
因此,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其不仅基于鞍座力传感器来控制电控自行车自动变速装置(自动变速模式)和电控自行车避震器(前避震器行程、前避震器锁定和/或后避震器蹬踏阻尼)。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其基于力传感器和附加传感器来控制其他电控自行车部件(例如,后拨链器链板旋转阻力控制、前后变速同步控制以及轨道记录器角度控制)。虽然已经发现了当基于来自除了鞍座力传感器之外的附加传感器的信息时能够改进自行车的这些部件的控制,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仅基于来自鞍座力传感器的信息可以能够充分地控制自行车自动变速装置和自行车避震器之外的其他电控自行车部件(例如,后拨链器链板旋转阻力控制、前后变速同步控制以及轨道记录器角度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其基本上包括:第一传感器,构造为检测第一操作条件并输出指示第一操作条件的第一信号,第一操作条件是骑车者是否坐在自行车的自行车车座上;第二传感器,构造为检测第二操作条件并输出指示第二操作条件的第二信号,第二操作条件与第一操作条件不同;以及控制器,操作性地连接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控制器构造为基于至少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产生部件控制指令来控制自行车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第二操作条件为自行车车座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第二操作条件为自行车曲柄的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构造为检测第三操作条件并输出指示第三操作条件的第三信号,第三操作条件与第一操作条件和第二操作条件不同,控制器操作性地连接到第三传感器,控制器进一步构造为基于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产生部件控制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第四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第二操作条件为自行车车座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第五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第三操作条件为自行车曲柄的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第四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第二操作条件为自行车曲柄的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部件控制指令为前避震器控制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第八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前避震器控制指令为行程量控制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第八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前避震器控制指令为锁定控制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面,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部件控制指令为后避震器控制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方面,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后避震器控制指令为蹬踏阻尼控制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方面,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部件控制指令为后拨链器链板旋转阻力控制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方面,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部件控制指令为前后变速同步控制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方面,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部件控制指令为自动变速模式控制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六方面,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部件控制装置构造为,部件控制指令为轨道记录器角度控制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34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明式阀杆防碰撞防护装置
- 下一篇:新型梳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