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鲟鱼人工繁殖操作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2012.9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2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龚全;赵刚;刘亚;赖见生;沈丹舟;李军;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鲟鱼 人工 繁殖 操作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鲟鱼人工繁殖操作台有关。
背景技术:
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影响,全球的鲟鱼资源急剧下降,现存的鲟鱼大部分受到严重威胁,人工繁殖的突破是保证鲟鱼资源和养殖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的基础。由于鲟鱼在长期生态环境适应过程中,体背形成5行骨板,十分坚硬,加之鲟鱼一般体长月1.2—1.5m,鱼体应激条件下容易弯曲,人工繁殖过程中操作十分不便。现有人工繁殖过程中,采用简易产床和借助3—4人外力强行使鱼体保持伸展和一定斜度,以便进行采卵,灵活性差、操作十分不便。鲟鱼反抗力大加之骨板坚硬,导致人工繁殖过程中操作时间长、操作人员易受伤及鲟鱼体表和内部组织损伤,亲本易受伤、易致畸,卵损失率高。鲟鱼产后亲鱼恢复情况不佳,死亡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鲟鱼人工繁殖过程中灵活性差、操作不便,且亲本易受伤、易致畸、死亡率增加和卵损失率高等不足,提供一种简捷有效、可操作性强且能节约人力、物力的鲟鱼人工繁殖操作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鲟鱼人工繁殖操作台,操作台台面上有接卵口、固定带,活动挡卵板装于台面相对接卵口的位置上且能转动,操作台底部相对接卵口的位置有接卵台,在接卵台上可放置收集卵的容器,通过固定接卵口和活动挡卵板能减少卵的损耗,
上述的台面倾斜于水平面且远离接卵口的一端高于相对应的另一端,采用一定的斜度,使鱼体自然倾斜,排卵顺畅。
上述的台面为向操作台内凹的圆弧台面。
上述的活动挡卵板底部为与圆弧台面相配合的圆弧面。
上述的台面相对接卵口的位置上有固定筒,固定筒上沿轴向有数个凹槽,活动筒装于固定筒中且相对固定筒滑动,活动筒上有与固定筒上的凹槽配合能沿径向伸缩的活动卡,活动挡卵板装在活动筒上部。
上述的接卵口形状为长方形。
采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在接卵台上放置收集卵的容器。操作台通过固定带将鲟鱼腹鳍基部固定在台面上,1人将鲟鱼尾部握住,1人采用挤压法挤卵,用活动挡卵板将涌出的卵挡入接卵口后落入接卵台上的收集卵的容器中。
采用本实用新型操作台能减少人工繁殖过程中参与人过多,空间狭小且容易出现纰漏等问题,简捷有效,可操作性强,节约人力、物力,可减少人为干预强度,鱼体应激减少,鱼体畸形率降低,受伤程度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活动挡卵板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鲟鱼人工繁殖操作台,操作台台面1上有形状为长方形的接卵口2、固定带3。活动挡卵板4装于台面相对接卵口的位置上能上、下移动且能转动。操作台底部相对接卵口的位置有接卵台5。台面倾斜于水平面且远离接卵口的一端高于相对应的另一端。台面为向操作台内凹的圆弧台面。活动挡卵板底部6为与圆弧台面相配合的圆弧面。
参见图2,台面相对接卵口的位置上有固定筒7。固定筒上沿轴向有数个凹槽8。活动筒9装于固定筒中且相对固定筒滑动。活动筒上有与固定筒上的凹槽配合能沿径向伸缩的活动卡10。活动挡卵板4装在活动筒上部。
本实施例鲟鱼人工繁殖操作台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20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