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E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1370.8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5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仵岳;孙文龙;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玛斯特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在插排等产品上对PE线路的可靠性进行检测和状态指示的PE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用电安全意识的逐渐强化,作为电力供应的末端产品,插排也被越来越多地被加入防雷、PE接地、极性指示功能。
目前大多数插排仅带有工作指示灯,在插座火线、零线反接或者设备地线未接入甚至设备地线带电时插排仍然显示正常工作状态,虽然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但是可能会造成设备外壳带电,对人身造成威胁并有火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由光耦作为PE检测器件、由光耦控制三极管的导通搭配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起到PE的状态指示功能、实用可靠、结构简单、对干扰信号及感应电影响较小、指示准确的PE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PE检测装置,是由电子线路组成,其特点是所述的电子线路是交流电的火线L端串接二极管D2、电阻R1后分别接光耦U1的前端1脚、后端3脚、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3,光耦U1的前端2脚接地线PE、后端4脚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发光二极管D1、电阻R2的中间接点端,电阻R2另一端接交流电的零线N端,二极管D3串接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1。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交流电的火线L端串接二极管D2、电阻R1后分别接光耦U1的前端1脚、后端3脚、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3,光耦U1的前端2脚接地线PE、后端4脚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发光二极管D1、电阻R2的中间接点端,电阻R2另一端接交流电的零线N端,二极管D3串接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1,光耦U1的前级接交流电火线L端与地线PE端,以 L端与PE端的压差作为检测信号,在PE端未接、错接或与火线搭接短路时可以改变PE的状态指示,起到警示作用,及时提醒用户修正线路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该电路实用可靠,结构简单,对干扰信号及感应电影响较小,指示准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线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PE检测装置,参照图1,是由电子线路组成,所述的电子线路是交流电的火线L端串接二极管D2、电阻R1后分别接光耦U1的前端1脚、后端3脚、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3,光耦U1的前端2脚接地线PE、后端4脚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发光二极管D1、电阻R2的中间接点端,电阻R2另一端接交流电的零线N端,二极管D3串接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1这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光耦U1的1、2引脚分别接交流电L端、PE端,正常接线的L端与PE端之间的电压差使光耦U1前级导通,打开光耦U1后级,L端在经过二极管D2后与N端的压差打开三极管Q1,L端与N端之间通过三极管Q1导通形成回路,导通后的三极管Q1其Vce大约1.4V,而三极管Q1与二极管D3、D4及发光二极管D1并联,此时二极管D1的电压小于0.7V,二极管D1无法导通,指示灯熄灭;而当PE端未连接或错接时,由于L端与PE端之间无压降,因此光耦U1后级不导通,三极管Q1也将截止,L端与N端之间只能通过二极管D3、D4及发光二极管D1形成回路,二极管D1指示灯常亮告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玛斯特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玛斯特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13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机车车顶进雨收集排水槽
- 下一篇:防鼠蚁PPO/PPS环保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