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颗粒取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1140.1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3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夏国平;胡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18 | 分类号: | F24H9/18;F23B30/00;F23B101/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成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颗粒 暖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取暖炉。
【背景技术】
广大冬季寒冷地区的家庭取暖设备主要有:1、热水炉热水管网散热片取暖,这种方式升温慢,要预热很长一段时间。2、电加热取暖有电热汀和电热风柜,这种方式耗电量高,费用高。3、木芯燃料热风取暖炉,这种方式仅靠10多根铜管换热,热效率低,价格太高。
目前将农林加工的废弃物如木屑、秸秆、稻壳、树皮等生物质为原料,通过预处理和加工,将其固化做成生物质颗粒,并以生物质颗粒为燃料的取暖炉已经开始使用了,其具有成本低,热效率高,升温快,无污染等优点。但现有的生物质颗粒取暖炉结构复杂,成本高,体积大,安装不方便,热交换效率低,换热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动送料,结构简单,安装简单方便,热交换效率高,换热效果好,生物质颗粒燃烧充分,无污染,成本低,体积小,适合于广大家庭使用的生物质颗粒取暖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物质颗粒取暖炉,其包括炉壳体,其特征在于炉壳体内设有送料机构,送料机构的出口与燃烧室组件的燃烧室连接,燃烧室组 件的下方设有灰盒,燃烧室的上方设有热交换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组件其包括燃烧室壳体,所述的燃烧室壳体内设有燃烧室内围层,所述的燃烧室壳体的前侧设有燃烧室门组件,所述的燃烧室壳体还设有可从外部加燃料到燃烧室壳体内的进料口。
如上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内围层包括由左侧围板、后侧围板和右侧围板连接一起组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隔开形成一中空隔层。
如上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料箱,料箱的下端设有下料口,所述的料箱的下方设有与下料口相通的中转盒,中转盒的一侧设有出料口,中转盒的下端设有转动盘及带动转动盘旋转的驱动装置,转动盘上设有可将中转盒内的物料拨动从出料口送出的拨料块。
如上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以及连通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多条热交换管;所述的热交换管的外壁设有翅片,所述的第一水箱上设有进水管,所述的第二水箱设有出水管。
如上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翅片呈螺旋状的固定在热交换管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在炉壳体内设有送料机构,送料机构的出口与燃烧室组件的燃烧室连接,燃烧室的上方设有热交换装置,可使生物质颗粒 顺利的自动送入到燃烧室燃烧,热量通过热交换装置内的介质换热,使介质输出热量,实现自动送料,送料方便,而且结构简单,安装简单方便,热交换效率高,换热效果好,加工制造简单,无污染,成本低,体积小,适合于广大家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组件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送料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生物质颗粒取暖炉,其包括炉壳体1,炉壳体1内设有送料机构2,送料机构2的出口与燃烧室组件3的燃烧室连接,燃烧室组件3的下方设有灰盒4,燃烧室4的上方设有热交换装置5。送料机构2将生物质颗粒顺利的自动送入到燃烧室燃烧,生物质颗粒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热交换装置内的介质换热,使介质输出热量,实现取暖目的。
炉壳体1可以是由一个整体的架体和多块面板固定而成,还可以是由多个支架和多个固定板固定而成。
燃烧室组件3其包括燃烧室壳体32,所述的燃烧室壳体32内设有燃烧室内围层33,所述的燃烧室壳体32的前侧设有燃烧室门组件34,所述的燃烧室壳体32还设有可从外部加燃料到燃烧室壳体32内的进料口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11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机器视觉成像平台
- 下一篇:车身前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