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卡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0963.2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0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多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卡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防卡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有些产品很小,所以需要顶针的顶出面的面积很小,顶针很细,而顶针很细的话强度就不够,无法顶出产品,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困难。
顶针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卡死的现象,造成企业生产的中断维修,增加了成本、浪费了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卡死装置,以达到提高顶针强度、顺利顶出产品和降低顶针卡死率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防卡死装置,包括针身和挂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卡死装置设置有顶针套,所述顶针套包覆在所述针身的外部,所述顶针套设置有第一挂台,所述第一挂台设置在所述顶针套的底部,所述顶针套还设置有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过渡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设置在所述顶针套的顶部,所述第二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挂台的中间位置上,所述过渡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的中间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过渡套筒为圆桶形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防卡死装置, 通过将顶针套设置成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过渡套筒的结构,提高了顶针套的强度与支撑高度,近而提高了顶针的强度、增强了顶针的顶出力,使小的产品也可以顺利顶出,同时降低了顶针卡死的机率,降低了成本,节约了维修时间,给企业生产带来了技术保障,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防卡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防卡死装置的顶针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防卡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标号表示部件的名称:
1、针身 2、挂台 3、顶针套
4、第一挂台 5、第一套筒 6、第二套筒
7、过渡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防卡死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针身1和挂台2,防卡死装置设置有顶针套3,顶针套3包覆在针身1的外部,顶针套3设置有第一挂台4,第一挂台4设置在顶针套3的底部,顶针套3还设置有第一套筒5、第二套筒6和过渡套筒7,第一套筒5设置在顶针套3的顶部,第二套筒6设置在第一 套筒5与第一挂台4的中间位置上,过渡套筒7设置在第一套筒5与第二套筒6的中间位置上。第一套筒5、第二套筒6和过渡套7筒为圆桶形结构,这样的结构既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顶针套3的支撑高度与强度,还有效增强了防止顶针卡死的装置的顶出力、降低了顶针卡死的机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防卡死装置,通过将顶针套设置成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过渡套筒的结构,提高了顶针套的强度与支撑高度,近而提高了顶针的强度、增强了顶针的顶出力,使小的产品也可以顺利顶出,同时降低了顶针卡死的机率,降低了成本,节约了维修时间,给企业生产带来了技术保障,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多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多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0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薄壁管材在线校圆机构
- 下一篇:滤棒成型机甩胶电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