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0845.1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7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叶文奎;李琳;郭广锐;李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安星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6 | 分类号: | F24D3/16;F24D3/02;F24D3/1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维修方便、能够稳定提供热能的地暖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地暖系统在室内地板上设置灶口,并通过燃烧煤炭等燃烧物取暖;而现代的地暖系统一般采用热水式地暖系统,即通过供热盘管有效的将热量传递到至地面,这种地暖系统首先需要在施工地板上铺设隔热层料,然后将供热盘管均匀的铺设在该隔热层料上,最后以水泥覆盖上述隔热盘管。这种地暖系统由于长时间填埋在水泥中,容易老化出现漏水现象,如需要更换管道时,必须将整个地板破坏,重新施工,必然造成巨大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近几年组装式地暖系统逐渐受到重视,该系统不仅能在建筑施工时间进行安装,还便于在现有室内地板上进行安装,这种组装式地暖系统单元体包括保温模块、放热模块、以及木地板等装饰板材组成一个单体,运至施工现场,依次组装。但该种组装式地暖系统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放热盘管安装其中,安装时还需将该盘管相互连通,这种安装方式比传统安装更加繁琐、复杂。再在,在此过程中,由于接口部分过多,大大增加了漏水现象的发生。
中国专利号CN200610073029.8公开一种组装式地暖系统单元体(如图1所示),包括隔热材10、放热板30、蓄热板50、放热盘管40、以及装饰层20,由下至上依次复合设置;所述隔热材10与放热板30沿宽度方向中心线一侧对应设置有U形弧面的第一收容槽15与第二收容槽35,两层叠加时能完全贴合。其中,第二收容槽35用于安置放热盘管40;所述蓄热板50设置于所述放热板30上表面。本发明专利解决前述单元体地暖需要对放热盘管大量接装,安装维修方便,避免了连接部过多出现漏水问题。
但由于上述专利方案采用接触导热,其所用构件又基本为金属材质,这样会造成短时间局部导热过高,出现供热不均等现象,尤其是当供热不稳定时,金属构件短时间温度变化较大,容易造成构件变形,进而相互间不能紧密配合,降低供暖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具有结构简单、自重轻、不影响结构受力、成本低廉、故障率低、安装维修方便、供暖温度恒定、节能环保、无辐射性、对人体无副作用、美观实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地暖系统,主要用于室内供暖,包括远程控制系统、与该远程控制系统连接的供热单元、以及与该供热单元连通的地暖单元;所述供热单元至少包括有热交换装置、与该热交换装置连通的分水器、以及与该分水器连通的供热盘管;其中,所述分水器上分别设有出水口与进水口,用于分配进水及回水;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首端与热交换装置连通,末端与供热盘管两端连通形成回路;所述地暖单元还包括:隔热层,设于楼板上方,为一用水泥砂浆覆盖找平的轻质材料层;保温层,设于隔热层上,其中,所述保温层至少包括有聚苯泡沫模块、以及用于分隔设置该聚苯泡沫模块的木龙骨,所述聚苯泡沫模块上还设置有收容槽,用于容纳所述供热盘管。导热层,粘贴于保温层表面,具体为一厚度在0.1mm-0.3mm之间的铝箔板;散热层,敷设于所述导热层上,为一经过防火防腐防白蚁处理的木夹板,其中,所述木夹板表面设置有若干穿孔,用于将所述供热盘管散发出的热量通过该木夹板穿孔迅速传递至装饰层,用于减弱该木夹板的热胀冷缩效应;装饰层,铺设于散热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槽设置于所述聚苯泡沫模块的宽度与高度形成的平面上,并沿该聚苯泡沫模块宽度方向纵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供热单元上安装若干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连接的压力表与温度表,通过将采集数据传输至该远程控制系统,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门限值动态调节水流温度及压力,保证所述地暖系统正常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轻质材料层至少包括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或聚氨酯泡沫塑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水器上还安装有漏水感应报警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交换装置主要包括:加热主机,用于持续给予所述供暖系统热能;循环泵,用于提供水流循环动力;出水管,一 端连通于加热主机与循环泵,另一端与分水器出水口接通;进水管,一端连通于加热主机,另一端则与所述分水器进水开口接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交换装置安装有膨胀罐与自动排气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槽截面呈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隔热条,用于阻止热量向周边结构传递,降低热量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安星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安星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0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